File:NLC416-16jh000046-83322 中國哲學史概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1,008 × 1,437 pixels, file size: 19.9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2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中國哲學史概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渡邊秀方原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哲學史概論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敘述從殷周至清末中國哲學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發展。全書分為上世哲學(先秦)、中世哲學(兩漢至唐)、近世哲學(宋、元、明、清)3部分

目錄
序論
上世哲學
第一編 老孔以前的哲學
第一章 詩書小論
第二章 宗教及政治
第三章 倫理觀
第四章 洪範論
第五章 周公旦
第六章 周易論
第一節 史的價值
第二節 周易的原理
第三節 周易的思想
第四節 結論
第二編 儒家
第一章 周末思想概論
第二章 孔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孔子思想該說
第三節 仁的本體
第四節 政教觀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孔門諸子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曾子
第三節 孝經
第四節 大學
第四章 子思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誠之道
第三節 倫理觀
第四節 鬼神觀
第五節 結論
第五章 孟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倫理說
第三節 功利說
第四節 社會觀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荀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天論
第三節 性惡說
第四節 修養論
第五節 心理說
第六節 論理說
第七節 政論
第八節 結論
第三編 道家
第一章 老子
第一節 老子學說的淵源
第二節 略傳及著書
第三節 本體論
第四節 倫理說
第五節 政治觀
第六節 結論
第二章 列子小論
第三章 楊朱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楊子學說的根據
第三節 宿命的人生觀
第四節 快樂說
第五節 結論
第四章 莊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本體論
第三節 辯證法
第四節 人生觀
第五節 倫理觀
第六節 處世論
第七節 生物進化說
第八節 結論
第四編 墨家
第一章 墨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墨學的基礎
第三節 論證法
第四節 兼愛說
第五節 非戰論
第六節 經濟政策論
第七節 結論
第二章 宋牼子
第一節 墨門的分裂
第二節 宋子說
第三章 尹文子
第四章 許行 陳相
第五章 別墨論
第一節 系統
第二節 辯的形式
第五編 名家
第一章 名家起源論
第二章 鄧析子
第三章 惠施
第四章 公孫龍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五章 辯者二十一事
第六編 法家
第一章 法家概論
第二章 管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政策論
第三章 申不害
第四章 商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富國強兵策
第三節 內治
第五章 慎子
第六章 韓非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的根據
第三節 法治論
第四節 法術論
第五節 參驗與實用
第六節 結論
中世哲學
序論
第一編 漢代哲學
第一章 兩漢思想概論
第一節 古書整理與訓詁學
第二節 黃老學的流行
第三節 陰陽讖緯學
第四節 結論
第二章 淮南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本體論
第三節 人生觀
第四節 倫理觀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陸賈
第四章 賈誼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三節 政策
第四節 結論
第五章 董仲舒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天人合一論
第三節 倫理說
第四節 性說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司馬遷父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六家的要旨
第三節 天道是非論
第七章 劉向父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性說
第三節 結論
第八章 揚雄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本體論
第三節 倫理說
第四節 結論
第九章 王充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宇宙論
第三節 性論
第四節 倫理說
第五節 運命論
第六節 結論
第十章 馬融 鄭玄
第十一章 王符 仲長統
第十二章 荀悅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性說
第十三章 徐幹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德藝合一論
第二編 六朝哲學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老莊思想
第三章 道教的發展
第四章 抱朴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本體論
第三節 修養法
第四節 結論
第五章 佛教的興隆
第六章 六朝儒教的狀況
第七章 傅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社會經濟說
第八章 陶淵明
第九章 三教合一論
第十章 文中子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王道論
第三節 倫理觀
第四節 結論
第三編 唐代哲學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當時的宗教
第二節 儒學的統一
第二章 韓愈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原道論
第三節 排佛論
第四節 性論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李翔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性說
第三節 結論
近世哲學
總論
第一編 北宋哲學
第一章 宋學概論
第一節 宋學勃興的原因
第二節 宋學的特色
第二章 周濂溪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本體論
第三節 心性說
第四節 倫理觀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邵康節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宇宙論
第三節 經世論
第四節 人生觀
第五節 結論
第四章 張橫渠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本體論
第三節 鬼神觀
第四節 倫理說
第五節 心性觀
第六節 修養法
第七節 結論
第五章 程明道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本體論
第三節 性說
第四節 仁說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程伊川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宇宙論
第三節 性論
第四節 知識論
第五節 倫理觀
第六節 結論
第七章 程門諸子
第一節 謝上蔡
第二節 楊龜山
第三節 呂藍田
第四節 胡五峰
第八章 王安石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性說
第二編 南宋哲學附元朝哲學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李延平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三章 朱晦庵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本體論
第三節 心性說
第四節 倫理說
第五節 鬼神論
第六節 結論
第四章 朱門諸子
第一節 蔡西山
第二節 蔡九峰
第三節 陳北溪
第五章 朱子的交友
第一節 張南軒
第二節 呂東萊
第六章 陸象山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心即理說
第三節 修養論
第四節 朱陸的爭點
第五節 結論
第七章 永嘉學派
第一節 陳龍川
第二節 葉永心
第八章 元代哲學
第一節 許魯齋
第二節 吳草盧
第三編 明代哲學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吳康齋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三章 薛敬軒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四章 胡敬齋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五章 陳白沙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六章 王陽明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唯心論
第三節 良知說
第四節 致良知的工夫
第五節 知行合一論
第六節 天泉證道問答
第七節 結論
第七章 王門諸子
第一節 王龍溪
第二節 錢緒山
第三節 王心齋
第八章 羅整庵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理一分殊說
第三節 性說
第四節 結論
第九章 劉蕺山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三節 結論
第四編 清代哲學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考證學
第一節 考證學的淵源
第二節 考證學的內容
第三節 考證學的名著
第三章 黃宗義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三節 政治哲學
第四節 結論
第四章 顏習齋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實用主義
第三節 政策論
第四節 結論
第五章 戴震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人生哲學
第三節 倫理觀
第四節 結論
第六章 理學派
第一節 孫夏峰
第二節 李二曲
第三節 陸稼書
第四節 陸世儀
第七章 公羊學派
第一節 公羊學派的淵源
第二節 公羊學派的內容
第八章 康有為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社會進化論
第三節 結論
第九章 譚嗣同
第一節 略傳及著書
第二節 學說
第三節 結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十七年[192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B2/9
主題
InfoField
哲學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冊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3:48,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3:48, 10 June 20231,008 × 1,437, 525 pages (19.9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哲學史概論 (1/1) by (日)渡邊秀方原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6jh000046,83322; 民國圖書-PD2022.5; 中國哲學史概論)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