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5jh005587-105704 歐洲內幕.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843 × 1,162 pixels, file size: 29.6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77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歐洲內幕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根室(John Gunther)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歐洲內幕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長沙)
Description

着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各國政況及政治人物的介紹,共38章。內容包括希特勒,法國政策及其淵源,西班牙內戰,墨索里尼,英國統治階級,土耳其的巨人(凱末爾),斯大林及蘇聯狀況等

目錄
歐洲地圖新解
原序
第一章 希特勒
一 他的個性
二 他的嗜好
三 他的朋友
四 他對女人的態度
五 他對金錢的態度
六 他對宗教的態度
七 他的保鏢
八 他握權的手段
九 他的口才
十 他的恐怖手段
十一 他的領袖主義
十二 他的反對份子
十三 他的繼承人
第二章 獨裁者的精神病理
一 領袖的降生
二 他的家譜
三 他的父母
四 威權結晶
五 獨裁者的統治手段
六 國社黨的胚胎
七 取得國籍的奇蹟
第三章 殺死德意志共和國的是誰
一 希特勒得權的原因
二 老朽昏庸的興登堡
三 白魯寧巴本施萊轍
四 希特勒的上台
第四章 國會縱火與清黨流血
一 國會大火
二 縱火案的內幕
三 縱火案的開審
四 神秘
五 解釋
六 血浴
七 清黨的背景
八 羅姆及其他諸人的遇害
九 虎口餘生者
十 興登堡的下場
第五章 亨哈二將
一 馭人手腕
二 第一號大混蛋戈林
三 蹺腳博士哥培爾
第六章 小型希特勒
一 十足官僚弗力克
二 私人代表奚斯
三 黑衫軍首領辛穆勒
四 侍從長伯魯克納
五 猶太人的閻王斯德婁
六 兩位次等角色
七 兩個激進分子
八 兩位戰士
九 希特勒與國防軍
第七章 戰爭和平政策及金錢
一 洛加諾條約的撕碎
二 德意軸心與法西國際
三 希特勒與戰爭
四 三位外交家
五 哲學家羅森培
六 現款和信用
七 錢袋沙赫特
第八章 萊翁白魯姆
一 第一個印象
二 思想的轉變
三 個人生活
四 性格
五 人民陣線
六 旭丹
第九章 法國的政策及其淵源
一 法蘭西銀行
二 冶煉業公會
三 自由平等博愛和人口稀少
四 口頭禪——安全
五 賄賂的盛行
六 法蘭西精神
第十章 再論法國人
一 政局的不安
二 賴伐爾
三 赫里歐
四 達拉第及其「銃手」
五 加伊猶
六 彭古
七 泰狄歐
八 蒙德爾與萊諾
九 中央派佛蘭亭
十 基督將軍魏岡特
十一 總統勒白倫
第十一章 法西斯與人民陣線
一 斯達維斯基案
二 二六事變
三 未來希特勒洛克
四 其他法西斯之花
五 姬亞伯
六 新社會黨
七 背黨的道里奧
八 農民法西斯
九 左派的戰士
第十二章 西班牙內戰
一 幾件基本事實
二 君主專制的推翻
三 共和與反動
四 幾個人物
五 戰事的爆發及其過程
六 弗朗哥將軍
七 恐怖
八 左派
九 不干涉
十 葡萄牙
第十三章 墨索里尼
一 首相的出身
二 大言不慚
三 思想轉變
四 他的為人
五 他的性格
六 暴力
七 心理分析
八 法西斯主義是什麼
第十四章 意大利要人一斑
一 誰是繼承者
二 意皇愛麥虞咸
三 一等爪牙
四 巴爾蒲
五 其他戰士
六 外交人物
七 幾個笑話
第十五章 意阿之戰
一 背景分析
二 「戰爭之美」
三 戰端的近因
四 一鼻孔出氣
五 經濟制裁
六 英法兩外交家的妙計
七 閉幕
第十六章 英國的統治階級
一 摸不着邊際的國家
二 「雜拌兒」
三 政治里圈
四 皇室
五 外交政策
第十七章 退位問題
一 愛德華素描
二 辛溥森夫人
三 不愛江山愛美人
四 追思
五 新皇喬治六世
第十八章 張伯倫與鮑爾溫
一 一門三相的張氏
二 就任的經過
三 鮑爾溫
四 個性特寫
五 三任首相
第十九章 白邸要人
一 沒落了的麥唐納
二 新內相霍爾
三 國聯邸柱艾登
四 新外相哈里法克斯
五 保守黨的其餘諸子
六 自由黨首相西門
七 風中之燭的勞合喬治輩
八 無線電大王李滋
九 英蘭銀行總裁挪曼
十 奧斯頓與邱吉爾
十一 報閥裴佛布羅克
第二十章 左翼與右翼
一 左翼鳥瞰
二 工黨倫敦市黨部首領莫理遜
三 工黨碩學克利布斯
四 工會派要人
五 工黨首領亞德里
六 共產黨與獨立工黨
七 極右派
八 法西斯運動領袖穆思萊
第二十一章 凡勒拉
一 愛爾蘭之父的國籍和綽號
二 工作和嗜好
三 凡勒拉夫人
四 性格素描
五 革命經歷
六 愛爾蘭獨立戰
七 凡氏訪問記
八 上台後的凡勒拉
第二十二章 多瑙河的憂鬱
一 戰後的奧地利
二 「十二開」的迭克推多
三 北方的劫掠者
四 南方的保護人
第二十三章 二月慘劇
一 事前的準備
二 序幕初開
三 社會黨的內幕
四 變本加厲的混亂
五 隱憂消滅了嗎?
第二十四章 陶爾斐斯之死
一 後台與前台
二 無線電叛亂
三 謀殺政策
四 在陽台上
五 死
六 失蹤的首領
第二十五章 奧地利的災殃
一 舒斯尼格小史
二 離開了政界的親王
三 蹺腳的獨裁制
四 德奧協定
五 哈布斯堡叫喧聲
第二十六章 匈牙利與哈布斯堡博士
一 奧都與復辟問題
二 「貴族有義務」?
三 暴躁的海軍上將
四 貢博斯
五 收回失地
第二十七章 馬薩里克與貝奈斯
一 捷克開國元勛
二 貝奈斯
三 捷克的錯綜
四 霍德柴及其問題
五 多瑙河流域公約
六 巴爾幹諸國
第二十八章 陰氣籠罩宮廷的羅馬尼亞
一 一個混混噩噩的國家
二 國王卡羅爾
三 魯貝絲叩女士
四 皇家浪子
五 太后曼麗
六 法西斯的活動
七 馬尼伍的自述
八 漂亮的外交官
九 親德還是親蘇
第二十九章 亞歷山大被刺後的南斯拉夫
一 幼主彼得
二 殉難的國王
三 幾位攝政王
四 暗殺的心理
五 南斯拉夫的內部衝突
六 巴爾幹何以不發生革命
七 黑手與白手
八 克羅特人的救主
九 外交問題
第三十章 巴爾幹諸王
一 阿爾巴尼亞的曹格
二 保加利亞的鮑利斯
三 希臘與米他沙斯
第三十一章 土耳其的巨人
一 凱末爾的姓名
二 倒戈將軍
三 家世與政績
第三十二章 畢蘇斯基逝世後的波蘭
一 波蘭的要人
二 全國的祖父
三 上校團
四 波蘭的復國
五 北方的小國
六 兩個危險地點
第三十三章 卓越的中立國
一 斯堪迭納維亞諸國
二 瑞典挪威丹麥三國王
三 瑞典首相韓森
四 丹麥首相斯陶寧
五 挪威首相尼加得斯弗德
六 齊蘭與比利時
七 荷蘭
八 瑞士
第三十四章 半部國聯的動態
一 國聯小史
二 和平之宮
三 條約該撕毀嗎?
四 戰爭抑和平
五 其他的趨勢
第三十五章 史丹林
一 世界偉人
二 得權的由來
三 他所充任的職務
四 少年時代
五 與托洛斯基的鬥爭
六 鐵一般的意志
七 史丹林的為人
八 他的私生活
九 金錢·態度·朋友
第三十六章 是丹林周圍的人物
一 無名英雄
二 嘉加諾維支
三 紅軍總司令
四 漂亮的外交家李維諾夫
五 女性群像
六 全蘇名義元首加里寧
七 內閣總理莫洛托夫
八 其他領袖
九 格柏烏——政治警察
十 繼任史丹林問題
第三十七章 蘇聯叛國案
一 叛國真相
二 第一案
三 第二案
四 第三案
五 叛國案的反響
第三十八章 蘇聯現狀
一 俄羅斯特徵
二 五年計劃
三 茅盾的現象
四 向「常情」邁進
五 黨魁的見解
六 民主主義
七 外交路線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八年[193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D750.0/18/:1:2
主題
InfoField
政治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750.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23,69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0:01, 25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0:01, 25 April 2023843 × 1,162, 776 pages (29.6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歐洲內幕 (1/1) by (美)根室(John Gunther)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5jh005587,105704; 民國圖書-PD2022.4; 歐洲內幕)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