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3159-44054 百科常識問答 第2卷.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895 × 1,187 pixels, file size: 4.3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4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百科常識問答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潘之賡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百科常識問答
Volume 第2卷
Publisher
東方文學社[印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第一章 政治
(1) 述巴比倫社會之組織與其政體
(2) 亞敘何時獨立
(3) 亞敘滅亡之原因為何
(4) 亞敘亡後之情形若何
(5) 波斯對於被征服之各小邦用何法以處治之
(6) 波斯帝國之統馭策
(7) 上古希臘政治何故以城邦為單位
(8) 希臘之兩大城邦為何
(9) 希臘衰落之原因為何
(10)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為幾
(11) 羅馬帝國何以能統一
(12) 略述羅馬帝國之領土
(13) 羅馬帝國衰亡之原因為何
(14) 封建制度從何發生
(15) 羅馬為何種政體
(16) 王政時代羅馬政治之情形若何
(17) 共和時代羅馬政治之情形若何
(18) 述羅馬貴族平民衝突之原因與結果
(19) 地中海東方之五國與羅馬有何關係
(20) 吸蝕羅馬精華之勢力為何
(21) 述羅馬第二次貴族平民衝突之原因與結果
(22) 述羅馬兩次三雄同盟
(23) 愷撒有何事業
(24) 愷撒被刺之原因安在
(25) 羅馬共和破壞之真因為何
(26) 屋大維有何種成績
(27) 造成羅馬昇平之兩大偉人為誰
(28) 羅馬人用何法對待日耳曼人之侵略
(29) 述東西羅馬帝國之分裂
(30) 查理曼何以能承受羅馬皇位
(31) 查理曼有何文治成績
(32) 何謂凡爾登條約(jragty ot λerdnu)
(33) 何謂墨森條約
(34) 德法意三國之雛形始於何時
(35) 十一世紀末年之歐洲何以漸有光明之希望
(36) 述十四紀初年英法兩國之趨勢
(37) 歐洲中古之勢力何以能打破
(38) 中古與近世兩時期之政治中心有何變遷
(39) 近世列國成立之原因為何
(40) 歐洲國際競爭加劇之影響如何
(41) 彼得大帝生平有何重要目的
(42) 阻礙俄國向海發展之國家有幾
(43) 威廉第一內政與外交之方針若何
(44) 述土耳其之盛衰
(45) 波蘭有何缺點
(46) 責任內閣制在何國何時開始
(47) 法英兩國上級民對於政府之態度何以不同
(48) 拿破崙生於何地死於何地
(49) 何謂三韓
(50) 東晉後朝鮮分為幾國
(51) 五代時何人統一朝鮮
(52) 何時何人國號朝鮮
(53) 何謂明治維新
(54) 拿破崙法典之影響何如
(55) 法國憲法之內容何如
(56) 路易拿破崙頒布何種憲法
(57) 促進德意兩國統一者為何人
(58) 述英國採用自由貿易之原因與影響
(59) 格蘭斯敦執政有何重要革新之事
(60) 何謂英國帝國會議
(61) 法國政治之進步始於何時
(62) 俄皇亞歷山大第二有何重大之改革
(63) 德國施行關稅保護政策之宗旨何時
(64) 何謂新經濟政策
第二章 軍事與外交
(1) 試述土著游牧兩民族之關係
(2) 波斯與希臘戰爭之原因為何
(3) 波斯與希臘共戰幾次結果何如
(4) 在波斯戰爭中給與希臘人有何種影響
(5) 何謂伯羅邦內辛戰爭並述其原因與結果
(6) 述亞歷山大之東征
(7) 羅馬之勢力若何擴張
(8) 何謂布匿戰爭其衝突之原因安在
(9) 述布匿戰爭三次之經過
(10) 東羅馬帝國亡於何人
(11) 日耳曼人侵入羅馬帝國之原因安在
(12) 匈奴人侵入歐洲有何影響
(13) 述frank種人之重要及其略地之方法
(14) 回教徒何時侵入歐洲
(15) 中古時之西班牙在何人之手
(16) 何謂十字軍其目的與原因何在
(17) 十字軍有何成績與影響
(18) 十四世紀以後英國有何戰爭
(19) 何謂百年戰爭
(20) 百年戰爭之原因何在
(21) 百年戰爭有何重要影響
(22) 何謂薔薇戰爭
(23) 何謂三十年戰爭與威斯非立合約
(24) 三十年戰爭之原因安在
(25) 加入三十年戰爭之份子有幾
(26) 威斯非立和約之影響何如
(27) 述三十年戰爭之真結果
(28) 何謂第二次百年戰爭
(29) 自威斯非立和約至法國大革命間歐洲歷史上有何重要事跡
(30) 路易十四一生之目的與事業為何
(31) 何謂西班牙繼位之戰
(32) 何謂友得勒克條約有何影響
(33) 俄國與土耳其戰爭之結果若何
(34) 何謂奧地利繼位之戰爭
(35) 加入七年戰爭者有幾國
(36) 述七年戰爭之結果
(37) 何謂坎坡福米奧條約有何重要性質
(38) 拿破崙征埃及之用意何在
(39) 何人統一日本有何武功
(40) 述拿破崙重開戰端之原因與其結果
(41) 拿破崙失敗之原因為何
(42) 何謂大陸封鎖政策
(43) 何謂利比瑟之國民之戰
(44) 第一次巴黎講和會議俄國示恩拉法之用意安在
(45) 四國同盟有何利害衝突
(46) 何謂百日帝
(47) 維也納會議之影響何如
(48) 俄人救助希臘獨立之原因安在
(49) 英俄兩國何故干涉土耳其
(50) 述克里米戰爭之發生及俄國開釁之原因
(51) 何謂維也納通知書
(52) 一八五六年巴黎會議給與歐洲有若何影響
(53) 何謂七周戰爭
(54) 南北美戰之原因為何
(55) 南北美戰爭中兩軍各有何優點
(56) 林肯被弒後何人經營戰後事宜
(57) 薩多瓦戰爭給與歐洲之影響何如
(58) 何謂日內瓦公會
(59) 何謂聖彼得堡宣言
(60) 盧森堡何以成為永久中立國
(61) 述普法戰爭發生之原因與其導火線
(62) 普法戰爭之影響何如
(63) 何謂不魯舍拉宣言ceclatronde brxeles de 1874
(64) 何謂三帝同盟
(65) 巴爾幹半島與各國之關係何如
(66) 何謂安得拉西公文
(67) 何以開柏林會議
(68) 柏林會議之影響何如
(69) 何謂三國同盟
(70) 述三帝同盟破裂之原因
(71) 德奧同盟之精神何在
(72) 意大利何以離法而與德奧同盟
(73) 保加利亞獨立與俄國之關係何如
(74) 述蘇彝士運河之由來及其航行條約
(75) 俄國經營中央亞細亞之原因為何發生何種影響
(76) 述俄法同盟之原因
(77) 俄法同盟成立後對於歐洲有何影響
(78) 英德兩國疏隔之原因為何
(79) 中日戰後之遼東事件對於歐洲外交發生何種影響
(80) 德士日親之原因何在
(81) 巴格達鐵道之敷設發生何種關係
(82) 何謂海牙和平會議
(83) 英法兩國協商之原因何在
(84) 述英日同盟之由來與其結果
(85) 土耳其革命成功後外交上有何重大案件
(86) 巴爾幹戰爭共幾次其原因為何
(87) 巴爾幹戰爭有何影響
(88) 歐戰前德法俄三國陸軍與英德兩國海軍之競爭若何
(89) 何謂大塞爾維亞主義
(90) 述俄奧兩國發展之趨勢
(91) 歐洲大戰發生之導火線為何
(92) 述德人破壞比國中立之原因與其影響
(93) 德人經營之目的安在
(94) 日人侵略之政策何如
(95) 日人加入大戰之原因為何
(96) 歐戰初起時意大利何以宣言中立
(97) 北美合眾國參加歐戰之原因為何
(98) 何謂單獨不媾和宣言
(99) 威爾遜和平十四條之要點為何
(100) 述戰後和平會議之性質與其不平之組織
(101) 歐戰後太平洋各島之主權有何改變
(102) 法國對於和會之大計為何
(103) 何謂海洋自由
(104) 何謂國際聯盟
(105) 何謂凡爾塞條約
(106) 中國拒絕簽字和約之原因為何
(107) 華盛頓會議之原因為何
第三章 革命
(1) 英國大憲章成立於何時有何影響
(2) 述大憲章之重要條文
(3) 何謂三級會議
(4) 英國平民何以能加入會議
(5) 宗教革命時農民有何舉動
(6) 述法國專制之成立與其衰弱之伏根
(7) 英國國會有何特點
(8) 英國立憲之阻力為何
(9) 一六二八年英國議會有何種權利請願
(10) 查理第一與議會發生何種事件
(11) 何謂長期議會有何重要舉動
(12) 國王第一次被人民裁判而處死刑者為何人
(13) 英國第二次革命之因果
(14) 舊制度下法國社會上人民之情形若何
(15) 法國革命何故以中等社會為中心
(16) 何謂預備立憲時代其第一步為何
(17) 革命思想之前趨者為何人
(18) 何謂網球場之誓言
(19) 打破巴士的獄之原因何在有何影響
(20) 法國國民會議有何成績
(21) 促成法國第二次革命之原因何在
(22) 巴黎遊民第二次之大勝利為何
(23) 歐洲經十四十五十六幾世紀叛亂後之農民變為平和服從之原因安在
(24) 法國革命給與歐洲社會以何等影響
(25) 何謂匹爾尼次通告(declaration of pillnits)
(26) 何謂九月殘殺
(27) 法國國民大會有何重要事跡
(28) 法人第一次之反抗與英美兩國之革命是否相同
(29) 何謂共和紀元第八年之憲法
(30) 法國革命獲得何種成績
(31) 法國革命之利益屬於何等社會
(32) 十九世紀時革命方向有何轉變
(33) 十八十九兩世紀中之兩大人物為誰
(34) 述西班牙革命之原因與其結果
(35) 何謂七月革命
(36) 法國屢次革命成功甚易之原因為何
(37) 七月革命給與各國之影響若何
(38) 二月革命發生之原因為何
(39) 法國二月革命與七月革命之性質有何不同點
(40) 述英國選舉法之改進
(41) 述俄羅斯大革命之遠因
(42) 俄羅斯大革命何以能爆發
(43) 俄法兩國革命之比較
第四章 文化
(1) 歐洲文化之來源
(2) 何謂愛琴文化
(3) 河流與文化之關係
(4) 埃及文化與其地勢有何關係
(5) 埃及在學術上地位何如
(6) 埃及有何重要美術
(7) 何謂木乃伊(mummv)
(8) 何謂兩河流域文化與肥腴月灣
(9) 兩河流域文化中心之變遷
(10) 試比較埃及與兩河流域之文明
(11) 腓尼基人對於文化有何關係
(12) 述巴比倫文化發生之原因
(13) 巴比倫思想與中國思想有何相類似處
(14) 正確之天文學始於何時
(15) 希臘文化之來源
(16) 希臘有何工商業
(17) 希臘之三大哲學家
(18) 亞歷山大東征對於文化有何影響
(19) 希臘有何重要之科學家
(20) 羅馬法律有何可貴之處
(21) 希臘與羅馬對於文化有何供獻
(22) 基督教何以能傳入羅馬給與人民以何種新希望
(23) 希臘羅馬對神之信仰有何不同
(24) 羅馬歷史有何特異之點
(25) 屋大維死後羅馬有何重要事件
(26) 歐洲與中國直接交通之第一次在何時
(27) 羅馬在文化史上有何地位
(28) 日耳曼人有何特異之審判法
(29) 中古文化之元素有幾
(30) 中古史與上古史有何不同之處
(31) 黑暗時代中有何產物
(32) 養蠶法何時輸入歐洲
(33) 述阿刺伯人之商業
(34) 阿刺伯之興起對於歐洲有何影響
(35) 回教興起後之東羅馬
(36) 中古文化之骨髓為何
(37) 黑暗時代之上古文藝是否絕跡
(38) 何謂文藝復興
(39) 文藝復興之原因何在
(40) 文藝復興與何以產生於意大利
(41) 述文藝復興之重要事件
(42) 上古文化與中古文化有何不同點
(43) 人文主義之代表為何人有何供獻
(44) 東羅馬之滅亡與古學復興有何關係
(45) 歐洲方言文學第一成功者為何人
(46) 希臘以後第一大雕刻家為誰
(47) 文藝復興時之圖畫有何改進
(48) 近世科學家之先鋒為誰
(49) 宇宙中心說之改變有若何影響
(50) 活版印刷術何時發明
第五章 民族
(1) 腓尼基人之特性為何
(2) 波斯屬於何族崛起於何地
(3) 斯巴達與雅典之比較
(4) 馬其頓何以勃興
(5) 羅馬何以有貧富不均之現象
(6) 奴隸制度對於自由民之影響若何
(7) 試比較羅馬與希臘之地勢
(8) 羅馬市之住民為何族
(9) 羅馬人有何特性
(10) frank王國之內亂何故不影響民族之發展
(11) trak王國分裂為幾部
(12) 日耳曼族之影響何如
(13) 阿刺伯帝國與中國有何關係
(14) 印度為何種民族來至何處
(15) 印度民族若何進展
(16) 印度有何種階級
(17) 諾曼底人征服英吉利何以為歷史上一件重要之事跡
(18) 諾曼底人入主英國之結果何如
(19) 何謂漢撒同盟
(20) 何謂瑞士聯盟
(21) 大不列顛王國何時成立
(22) 美國奴制與古代奴制有何不同
(23) 何謂孟祿主義
第六章 殖民與探險
(1) 述希臘貴族發生之原因與其影響
(2) 十四世紀後歐人新土地之開拓有何特異性質
(3) 發現海洋秘密之三大偉人
(4) 葡萄牙人繞道非洲以求亞洲航路之目的何在
(5) 述荷蘭殖民之原因與其結果
(6) 英人殖民新大陸與殖民印度之目的是否相同
(7) 新土地之發見與各國殖民之結果何如
(8) 殖民地競爭之起落
(9) 述英法在印度之競爭
(10) 海外殖民地競爭之結果何如
(11) 歐洲列強外交上之競爭引起殖民地何種觀念
(12) 十三洲殖民地南北生活有何不同
(13) 十三洲殖民地有何公敵
(14) 英國政府如何壓迫美洲殖民地
(15) 何謂大陸會議
(16)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草約在何時何地
(17) 英人何時滅印度
(18) 澳大地亞何時為何國之殖民地
(19) 印度支那半島之國家有幾國勢何如
(20) 英人占領印度後對於中國發生何種影響
(21) 殖民政策與德法兩國之提〓有何關係
(22) 朝鮮東學黨作亂有何影響
(23) 朝鮮與中俄日三國之關係何如
(24) 日本何時合併朝鮮
第七章 宗教
(1) 希伯來人宗教思想何以發達
(2) 猶太教之十誡何來
(3) 波斯有何種宗教
(4) 波斯之宗教與中國有何關係
(5) 印度有何宗教
(6) 基督教未定為羅馬國教前之教會為何種情形
(7) 召集第一次基督教大會者為何人在何地
(8) dlovis何故改信羅馬正教有何影響
(9) 造成中世紀基督教會盛大威權之原因為何
(10) 述基督教之發生與其宏布
(11) 基督教會何以分裂
(12) 教皇制度之產生有何背景
(13) 異端與基督教之觀念有何不同
(14) 回教之內容若何創教者為何人在何地
(15) 回教發生之原因為何
(16) 回教有何特異精神
(17) 五權神授之觀念從何而起
(18) 回教與基督教之異同點
(19) 查理曼用何法以征服撒克遜邦
(20) 回教布教用何種方法
(21) 何謂神聖羅馬皇帝
(22) 教皇與皇帝衝突之導火線何在
(23) 何謂上帝停戰條約
(24) 格雷哥第七如何改良教會
(25) 神聖羅馬帝國衰弱之關係
(26) 基督教會衰敗之原因何在
(27) 述改革教會之兩派
(28) 中古基督教會對此人民之利弊若何
(29) 人民公然反抗教皇之第一次為何事
(30) 發生宗教革命之原因為何
(31) 文藝復興以意大利為中心宗教革命以北歐為中心其故安在
(32) 宗教革命給與各國之影響若何
(33) 南歐諸國何以信奉舊教
(34) 宗教改革運動中有何重要分子
(35) 伊拉斯莫與路德兩人思想有何不同
(36) 何謂神聖同盟其目的何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3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634/20
主題
InfoField
歷史課 地理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634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14]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7:37,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7:37, 11 June 2023895 × 1,187, 141 pages (4.3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百科常識問答 第2卷 (2/4) by 潘之賡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3159,44054; 民國圖書.7; 百科常識問答)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