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0jh006391-52936 太平洋諸國的經濟鬥爭與二次大戰.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1,043 × 1,362 pixels, file size: 15.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5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太平洋諸國的經濟鬥爭與二次大戰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傅任達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太平洋諸國的經濟鬥爭與二次大戰
Publisher
佩文齋[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8章。論述帝國主義國家對太平洋地區的政策及其相互鬥爭,該地區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現狀與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太平洋問題睥前提
二 從地理的要素說明經濟門爭及經濟瓣相互依賴
三 帝國主義與國際政治經濟的轉變
第一章 太平洋的發展過程
一 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的太平洋
(一) 商業資本勞力的開展與太平洋各地的初步分割
(二) 新大陸和太平洋的發現及歐洲人侵略太平洋諸地的經過
新大陸和太平洋的發現及西班牙人對於太平洋的侵略
葡萄牙對於太平洋的侵略
荷蘭人對於太平洋的侵略
英國人對於太平洋的侵略
俄國人對於太平洋的侵略
二 十九世紀中葉到世界大戰前的太平洋
(一) 先進資本主義的英國
(二) 日本的勃興
(三) 美國的躍進
(四) 英日俄德法對中國的奪取
三 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
(一) 日本的活動
(二) 美國勢力的膨脹
四 大戰後十年間的太平洋
(一) 戰後垢領土分割與太平洋
(二) 疲弊的歐洲與太平洋
(三) 華盛頓會議的前夕
(四) 華盛頓會議
(五) 華盛頓會議給予太平洋諸國的究竟是些什麼?
(六) 歐洲的復興與太平洋
(七) 太平洋朝代
國際投資的轉變
世界生產活動的轉變
國際貿易的轉變
第二章 眼前的太平洋問題
——世界經濟恐慌與太平洋問題——
第三章 太平洋列強的經濟現狀及對外政策
一 概說
二 英國
(一) 經濟現狀
經濟地理
工業及農業
商品及資本
產業組織
經濟恐慌
英本國與屬地的經濟關係
經濟政策
保護關稅
金本位制的廢除
英帝國領土間的經濟聯盟
經濟政策的反響
(二) 外交政策一般
(三) 英國人眼中的太平洋
三 美國
(一) 經濟現狀
經濟地理
繁榮時期的產業
繁榮時期的國際貿易
繁榮時期的國際投資
經濟組織
從經濟繁榮到經濟恐慌
恐慌時期的經濟政策及其反響
(二) 對外政策
金元外交的今昔
對歐孤立主義的實質
門羅主義
門戶開放主義
集團經濟及集團政治的進行
(三) 美國人眼中的太平洋
四 日本
(一) 經濟現狀
經濟地理
工業現狀
國際貿易
經濟危機
經濟組織及經濟政策
(二) 海外掠取與對外政策
侵略政策的前因後果
海洋政策
大陸政策
亞洲門羅主義與遠東經濟集團
(三) 日本人眼中的太平洋
五 法意荷
(一) 法蘭西
(二) 意大利
(三) 荷蘭
六 蘇聯
(一) 經濟現狀
經濟地理
五年計劃中的產業
國際貿易
(二) 對外關係及對外政策
對外政策的過雲與現在
蘇聯與遠東
(三) 蘇聯所見的太平洋問題
七 結論
第四章 太平洋殖民地及半殖民地的現狀
一 概說
二 拉丁亞美利加
(一) 經濟現狀及項美勢力
(二) 民族革命運動
三 南洋
(一) 經濟的及政治的地位
(二) 荷蘭東印度群島
(三) 海峽殖民地——富有爆炸性的新加坡
(四) 菲列賓
經濟現狀
獨立運動及其對中日美三國的影響
(五) 委任統治諸島
(六) 安南
經濟現狀
獨立運動
四 朝鮮及台灣
(一) 朝鮮
經濟現狀
革命運動
日本對朝鮮的政治統治
(二) 台灣
經濟現狀
政治生活
革命運動
五 中華民國
(一) 經濟現狀
經濟地理
殖民地化的諸形太
產業
貿易
列強的對華投資
財政
中國經濟的民望
(二) 國民革命運動
國民革命運動的性質及內容
中國革命的國際的意義
(三) 中國的邊疆
東三省與日俄
蒙古與日俄
新疆與英俄日
西藏與英國
雲南與英法
結論
第五章 英美日在太平洋的經濟門爭
一 概說
二 英美在太平洋的經濟戰
(一) 英美經濟戰爭概觀
(二) 英美在拉丁美洲的門爭
(三) 英美在英帝國領土的門爭
(四) 英美在中國的門爭
三 日英在太平洋的經濟戰
(一) 日英經濟戰爭概觀
(二) 日英市場競爭的事實的檢討
四 日美的太平洋爭霸
第六章 英美日與蘇聯
一 概說
二 英國與蘇聯
三 日本與蘇聯
四 美國與蘇聯
第七章 和平呢?還是戰爭?
一 經濟恐慌與戰爭
二 國際協調與戰爭
三 狂熱的軍備競爭
四 戰爭之前的諸問題
五 大戰的預測
第八章 暴風雨之前的中華民族
附錄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119.52
主題
InfoField
國際經濟關係-經濟鬥爭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119.5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4,530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2:40,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2:40, 19 June 20231,043 × 1,362, 550 pages (15.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太平洋諸國的經濟鬥爭與二次大戰 (1/1) by 傅任達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0jh006391,52936; 民國圖書.5; 太平洋諸國的經濟鬥爭與二次大戰)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