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2003-94788 新撰產科學問答.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1.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1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新撰產科學問答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楊元吉編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新撰產科學問答
Publisher
大德出版社
Description

目錄
第一篇 妊娠之病
第一章 脫膜之病症
第二章 羊膜之病症
第一節 羊水增多症
第二節 羊水過少或全無
第三節 卵在胎膜之外生長孕期子宮流液
第四節 羊膜破裂胎在羊膜外生長羊膜帶
第三章 絨毛膜病
第一節 葡萄狀胎塊
第二節 絨毛膜上皮癌
第四章 胎盤之病
第一節 形狀變異
第二節 胎盤有隆突之邊緣及環凸
第三節 胎盤囊腫
第四節 組織變異
第五節 胎盤之新生物(腫瘤)
第六節 胎盤粘連及固生
第五章 臍帶異常
第一節 臍帶附着異常
第二節 臍帶過短或過長
第三節 臍帶臍帶圍繞真結
第四節 臍帶前置及脫垂
第五節 臍帶損傷
第六章 胎之病
第一節 先天梅毒
第二節 死胎
第三節 胎佝僂病
第七章 孕婦病症
第一節 孕期女陰及陰道病
第二節 孕期子宮病
第一段 子宮異位
第二段 子宮及其附屬物炎
第三段 新生物
第三節 孕期乳房之變化及病症
第四節 孕期消化系病
第一段 齒病
第二段 流涎
第三段 呃逆
第四段 妊娠肝膽病
第五段 闌尾炎
第六段 赫尼亞病
第七段 腸塞絞痛
第五節 孕期尿系病
第一段 膀胱病
第二段 腎盂炎
第三段 腎炎
第六節 孕期呼吸系病
第一段 肺炎
第二段 流行性感冒
第三段 肋膜炎
第四段 肺結核
第七節 孕期血循環系病
第一段 心臟病
第二段 心發育不足
第三段 靜脈病靜脈瘤血栓
第四段 妊娠血病
第八節 孕期神經系病
第一段 神經痛及神經炎
第二段 舞蹈病
第三段 多數性硬化症
第四段 骨髓炎
第五段 骨髓癆
第六段 羊癜病
第七段 昏睡症
第八段 心理異常
第九段 真正心理病
第九節 孕期皮膚病
第十節 孕期傳染病
第一段 麻疹
第二段 猩紅熱
第三段 痘症
第四段 白喉
第五段 破傷風
第六段 腸熱症
第七段 霍亂
第八段 流行性感冒
第九段 瘧疾
第十段 肺炎
第十一 膿血症
第十二段 淋病
第十三段 結核病
第十四段 痢疾
第十一節 孕期慢性中毒
第十二節 妊娠中毒症
第一段 妊娠嘔吐
第二段 妊娠流涎
第三段 妊娠呃逆
第四段 妊娠膽系病
第五段 妊娠大腸病
第六段 妊娠輸尿管病
第七段 妊娠支氣管病
第八段 妊娠心病
第九段 妊娠神經支配不穩
第十段 妊娠皮膚病
第十一段 妊娠血病
第十二段 妊娠神經及心理病
第十三段 妊娠浮腫妊娠水腫
第十四段 妊娠蛋白質尿及妊娠腎
第十五段 本質性血壓增高
第六十段 預癇
第十七段 子癇
第十三節 流產
第十四節 早產
第十五節 犯法墮胎
第十六節 子宮外孕
第十七節 妊娠流血
第一段 前置胎盤
第二段 胎盤早期脫落
第三段
第四段 孕期出血之臨床舉例
第十八節 孕期關節病
第十九節 孕期軟骨病
第二十節 孕期眼耳齒病
第二十一節 孕期內腺失常
第二十二節 孕期維生素缺乏
第二十三節 維生素缺乏對於胎兒之關係
第二十四節 懷孕過期
第二篇 分娩期之病症
第一章 胎位異常之難產
第一節 後頭位不合臨產之正常機轉者
第一段 後後頭位
第二段 頭部低橫位
第二節 反彎曲位
第一段 反彎曲位之概說
第二段 前頭位
第三段 額位
第四段 面位
第三節 頭部偏側
第四節 高部直置
第五節 骨盆端位
第一段 臀位之分娩
第二段 足位之分娩
第三段 骨盆端位分娩之異常經過預後及其助產法
第六節 橫位及斜位
第二章 胎兒發育異常之難產
第一節 巨大發育病
第二節 胎身及胎盤水腫
第三節 胎身畸形
第一段 腦積水水腦
第二段 無腦及半頭畸形
第三段 胎頸甲狀腺腫
第四段 腦膜膨出
第五段 脊柱裂
第六段 腹臌
第七段 臍疝
第八段 軟骨發育不全
第九段 缺損
第十段 無心
第四節 聊胎
第三章 胎附物異常之難產
第一節 胎泡破裂異常
第一段 胎泡前期或早期破裂
第二段 胎泡遲延破裂
第三段 胎泡高度破裂
第四章 骨盆異常之難產
第一節 狹窄骨盆之概論
第二節 狹窄骨盆之各態
第一段 正狹骨盆
第二段 扁平骨盆
第三段 斜狹骨盆
第四段 橫狹骨盆
第五段 軟骨病骨盆
第六段 漏斗骨盆
第七段 骨瘤骨盆
第八段 分裂骨盆
第三節 狹窄骨盆之診斷
第四節 狹窄骨盆之妊娠現象
第五節 狹窄骨盆之分娩情形
第六節 狹窄骨盆臨產之機轉
第一段 正狹骨盆臨產之機轉
第二段 扁平骨盆之臨產機轉
第三段 佝僂病性正狹扁骨盆之臨產機轉
第四段 斜狹骨盆之臨產機轉
第七節 狹窄骨盆臨產時對於母體胎兒之損傷
第八節 狹窄骨盆之預防及治療
第九節 過大骨盆
第五章 產道異常及阻礙之難產
第一節 畸形
第一段 處女膜閉鎖
第二段 陰道狹窄或中隔
第三段 子宮畸形
第二節 後天性之變更
第一段 陰莖
第二段 後天性陰道狹窄
第三段 子宮頸管狹窄或閉鎖
第四段 頸道粘膜之慢性發生涌生
第五段 子宮肌慢性發炎
第三節 子宮異位
第一段 子宮強度前屈
第二段 子宮後屈
第三段 子宮完全脫垂
第四段 子宮內翻
第四節 新生物
第一段 卵巢囊腫
第二段 子宮癌
第三段 子宮肌腫
第四段 生殖器近旁之新生物
第五節 尿系移位
第六章 母體軟部分之創傷
第一節 子宮破裂
第二節 子宮頸管撕破
第三節 陰道創傷
第四節 女陰溢血
第五節 會陰破裂
第六節 外生殖器之創傷
第七節 骨盆關節創傷
第七章 分娩時之出血
第一節 分娩時正常位置胎盤之先期脫落
第二節 分娩時之前置胎盤
第三節 分娩時臍帶卵膜附着血管斷裂之出血
第四節 後產期中之出血
第五節 胎盤產後之馳緩性出血
第六節 急性貧血之現象與治療
第七節 子宮內翻
第八章 分娩時母體之死亡
第九章 陣痛與腹壓之變異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陣痛微弱
第三節 陣痛過強
第四節 痙攣陣痛
第五節 腹壓異常
第六節 調節陣痛之藥劑及器械
第一段 腦垂腺後葉製劑
第二段 麥角製劑
第三段 金雞納霜
第四段 腎上腺素
第五段 嗎啡及其代替品
第六段 物理學的催動法
第七節 臨產減痛法
第三篇 產褥期之病症
第一章 產褥期出血
第二章 生殖器之恢復不全及位置變異
第一節 生殖器恢復不全
第二節 生殖器之位置變異
第三章 產褥熱
第一節 產褥熱之預防
第一段 引起產褥熱之菌類
第二段 妊期產期產褥期生殖器內菌類生存之情形
第三段 妊期產期產褥期子宮菌類之來源
第四段 產褥熱(創傷病之預防)
第二節 產褥性創傷中毒
第三節 產褥性創傷傳染
第一段 產褥期細菌傳染所起病理解剖之變態
第二段 產褥期細菌傳染所起之症狀
第三段 產褥期細菌傳染之診斷
第四段 產褥期細菌傳染之療法
第四章 產褥期之併發症
第一節 栓塞
第二節 下肢神經痛及麻痹
第三節 產褥期之他種傳染病
第四節 產褥性精神病
第五章 產褥期乳腺機能及其疾病
第一節 乳腺機能
第二節 乳頭皸裂
第三節 產褥性乳腺炎
第六章 產褥期之尿系疾病
第一節 排尿之機能障礙
第二節 膀胱炎
第三節 腎盂炎
第四節 其他之膀胱疾病
第四編 胎兒之創傷及初生兒之疾病
第一章 產期之創傷
第一節 外軟部分創傷
第一段 頭血腫
第二段 肌創傷
第三段 骨創傷
第四段 神經創傷
第五段 內臟創傷
第六段 中樞神經系之創傷
第二章 胎兒及初生兒窒息
第一節 母體死後之胎兒分娩
第二節 胎兒窒息
第三節 初生兒窒息
第三章 死產之原因
第四章 初生兒之疾病
第一節 淋性初生兒眼膿漏
第二節 臍帶疾病
第三節 初生兒黃疸
第四節 初生兒渴熱病
第五節 初生兒陰道出血
第六節 獨感性女陰浮腫
第七節 初生兒吐瀉血症
第八節 初生兒痙攣
第九節 口腔疾病
第十節 呼吸氣管疾病
第十一節 斜頸
第十二節 初生兒乳腺炎
第十三節 初生兒牙關緊閉及破傷風
第十四節 末梢神經麻痹
第十五節 急性脂肪變性症
第十六節 急性血色素尿症
第十七節 乳兒營養障礙
第十八節 初生兒腳氣
第十九節 初生兒〓硬症
第二十節 先天性魚鱗癬
第二十一節 初生兒天疱創
第二十二節 初生兒甲狀腺腫
第二十三節 初生兒敗血症與丹毒
第二十四節 紅斑
第二十五節 初生兒之大小便不通
第二十六節 初生兒吐乳症
第二十七節 初生兒煙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7[194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產科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R714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9-347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52,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52, 10 June 20231,239 × 1,754, 317 pages (11.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新撰產科學問答 (1/1) by 楊元吉編輯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2003,94788; 民國圖書.4; 新撰產科學問答)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