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0942-25502 生理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1.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3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生理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蔡翹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生理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導言
第一篇 普通生理學
第一章 生命底物質基本
原生質
原生質底結構
原生質底化學成分
原生質底生理
細胞
細胞底結構
細胞底化學成分
細胞底形狀和大小
體素器官和系統
第二章 生命底現象和性質
生命底意義
生命底現象
(1) 反動
(2) 代謝作用
(3) 氧化作用
生物底特性
(a) 感應性
(b) 傳導性
(c) 收縮性
(d) 細胞組織
(e) 代謝作用
(f) 滋長和衰老
(g) 生殖
第二篇 肌肉和神經
第三章 運動
緒言
(1) 變形運動
(2) 氈毛運動
(3) 肌肉運動
第四章 肌肉底結構和動作
橫紋肌底結構
橫紋肌底化學成分
橫紋底特性
(1) 延長性和彈性
(2) 感應性和收縮性
橫紋肌底單收縮
肌肉收縮時物質的變化
(1) 物理上的變化
(2) 化學上的變化
橫紋肌底復收縮
運動底效果和肌肉過勞
平滑肌
心臟肌
第五章 傳導底現象——神經底特性
傳導
神經底結構和分類
神經底生理特性
(1) 感應性
(2) 傳導性
(3) 神經是否有不疲倦力
(4) 神經衝動底性質
神經與神經細胞的關係
第三篇 神經系統
第六章 神經細胞底結構和生理
神經原
神經原為神經系統底單位
神經原與神經原的關係
第七章 神經系統底普通作用和分類
神經系統底普通作用
神經系統底分類
第八章 脊髓底生理
脊髓底構造
脊髓底生理
(a) 脊髓為反射中樞
(b) 脊髓為傳導徑路
第九章 腦底生理
腦底解剖及分部
延腦及小腦
中腦
間腦
頂腦
(1) 嗅腦
(2) 紋狀體
(3) 大腦皮質
第十章 交感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底結構
交感神經系統底生理
第四篇 感官(即受納器)底生理
第十一章 視覺底生理
感官底通論
視覺底受納器
眼底結構
眼底生理
(a) 眼底折光
(b) 眼折光底變態和糾正法
(1) 近視
(2) 遠視
(3) 散光
網膜底生理
(1) 圓柱和圓椎底機能
(a) 視野底範圍和色覺底分配
(b) 視紫
(c) 全色盲
(2) 視覺底特性
(3) 色混合
(4) 根本色
(5) 後像
(6) 色對比
(7) 色盲
(8) 色覺學說
(a) 三色說
(b) 四色說
(c) 進化說
第十二章 雙眼視覺
相對點
雙眼視覺底定律
距離知覺
(a) 物質的記號
(b) 生理的記號
運動知覺
大小底知覺
形狀底知覺
第十三章 聽覺底生理
聽覺器官底結構
(1) 外耳
(2) 中耳
(3) 內耳
蝸牛殼底生理
聲分析
(1) 聲音底三種性質
(2) 聽覺分析底生理
聲音底定位
(1) 聲音距離底定位
(2) 聲音方向底定位
第十四章 半規管和前庭底生理
半規管底位置和結構
半規管底機能
前庭底功用
第十五章 皮膚和臟腑感覺
皮膚感覺
臟腑感覺
味覺
嗅覺
第五篇 血液和淋巴
第十六章 血液和淋巴底生理
血液底形態
血液底生理特性
(a) 血液底物理特性
(b) 血液底化學反應
(1) 血液和體素里的緩衝
(2) 肺和腎的節制
紅血球底數目
(1) 紅血球
(2) 白血球
(3) 血小盤
血球底起源和滅亡
(1) 紅血球
(2) 白血球
(3) 血小盤
紅血球底機能
紅血素分解
(a) 紅血素分解由於血漿的滲透壓力底低降
(b) 紅血素底分解由於能分解紅血素底物質
白血球底機能
血小盤底機能
血液底凝固
(1) 血液凝固底現象
(2) 血液怎麼出血管後便要凝固呢
使血液凝固快慢的方法
血漿底功用
血液的分量和分配
淋巴底生理
第六篇 循環系統底生理
第十七章 循環作用底通論
第十八章 心臟底生理
心臟底結構
心輸回
心跳底發端
心臟底生理特性
(1) 全或無底反動
(2) 不動情態
(3) 調節性和節奏性
(4) 自動性
(5) 合步和傳導
(6) 續生
心活蓋底配置和機能
心聲
心尖跳
心臟伸縮底效果
第十九章 血液和淋巴底循環
血管底結構
(1) 動脈管
(2) 微血管
(3) 靜脈管
淋巴管底結構
血液底循環
門脈循環
心臟自己的循環
淋巴底循環
第二十章 血液流動底速率和壓力
血液流動底速率
(1) 心臟伸縮底影響
(2) 心跳底力量和速度
(3) 各器官底差異
(4) 流動面積底廣狹
血壓
(1) 動脈壓
(2) 靜脈壓和微血管壓
血壓高低底原因
(1) 心跳底力量和速率底變更
(2) 血管壁底摩阻力
(3) 血管底彈力
(4) 血液底分量
血壓底變常
脈搏
第二十一章 心臟和血管底神經節制
心臟底神經節制
禁動纖維底動作
心跳底反射禁動
加動纖維底動作
血管底神經節制
研究動血動作底方法
縮血管神經底活動
(1) 頸部交感神經
(2) 臟腑神經
縮血管中樞
漲血管神經底活動
(1) 顏面神經
(2) 舌咽神經
(3) 交感神經鏈
豎陽神經
漲血管中樞
由化學刺激而起的動血節制
第七篇 呼吸底生理
第二十二章 呼吸通論
緒言
彌散壓力
彌散
內呼吸和外呼吸
呼吸為什麼必要呢
呼吸輸回
第二十三章 呼吸底機械作用
喉頭和氣管
支氣管和肺
胸腔
胸腔大小底變更
吸氣底機械
(1) 胸膈膜底收縮
(2) 肋骨底高舉
呼氣底機械
平常呼吸和用力呼吸
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呼吸運動底力量和肺內空氣底容積
人工呼吸
第二十四章 呼吸氣體底物理和化學的變化
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空氣
呼吸氣體底互換
體素里底氣體互換
空氣中各氣體成分增加或減少底影響
(1) 氧之增加
(2) 氧之減少
(3) 二氧化炭增加
在高度和低度地方底氣體互換
通氣
第二十五章 呼吸底神經節制
呼吸中樞
呼吸中樞底自動性
呼吸中樞底自動性底由來
呼吸中樞底反射刺激
呼吸和循環底合作
第八篇 營養底生理
第二十六章 營養生理底通論
通論
消化底目的
分泌底作用
酵精底動作
酵精底定義和分類
酵精底性質
第二十七章 機械的消化——消化管底運動
先期消化
咀嚼
吞咽
胃底解剖
胃臟底運動
胃臟運動底神精宰制
飢餓收縮
腸底結構
小腸底運動
小腸運動底神經宰制
大腸底運動
糞便
嘔吐
第二十八章 唾液底消化
口腔里的液腺
唾液腺底精細結構
唾液底分泌
唾液分泌底神經節制
唾液底功能
第二十九章 胃裡的消化和吸收
胃液腺
胃液底分泌
(1) 神經的分泌
化學的分泌
胃液底分泌物質
胃液生質酵怎麼消化生質精呢
酪腈酵怎麼消化奶里的酪腈呢
食物在胃裡的變化
胃底吸收
胃的消毒作用
第三十章 腸里的消化和吸收
胰臟底結構
胰液底分泌
(1) 化學的分泌
(2) 神經的分泌
胰液底消化機能
(1) 胰液生質酵底動作
(2) 胰液澱粉酵
(3) 脂肪酵底動作
肝臟
肝液底分泌和膽囊底機能
肝液底機能
腸液底分泌及消化動作
小腸底吸收
小腸吸收底機械
生質精,炭水化合物及脂肪底吸收
大腸底消化及吸收
腸里細菌底動作
(1) 發酵細菌底動作
(2) 腐化細菌底動作
糞底成分
第三十一章 炭水化合物底代謝
髒粉和它的起源及變化
(1) 肝臟及肌肉里的髒粉
(2) 髒粉底起源及造成
(a) 髒粉起源於炭水化合物
(b) 髒粉起源於生質精
(c) 髒粉起源於脂肪
髒粉底功用
髒粉怎麼變成為葡萄糖呢
炭水化合物底氧化
糖質代謝底治理和變態
(1) 消化糖尿
(2) 針刺糖尿
(3) 腎旁腺糖尿
(4) 胰糖尿和糖尿病
(5) 梨根精糖尿
炭水化合物底功用
第三十二章 生質精和脂肪底代謝
生質精底代謝
(1) 食物生質精
(2) 血液生質精
(3) 體素生質精
細胞外生質精底代謝——尿素底造成
細胞內生質精底代謝——肌酸干底造成
脂肪底代謝
(1) 脂肪底儲藏
(2) 脂肪底氧化
體脂之起源於炭水化合物及生質精
脂肪底功用
第三十三章 營養和食品的研究
〓平衡
各種生質精底營養價值
炭平衡及體平衡
無機鹽類
護生素
食物底附件
食物底熱價
食品學
第三十四章 體溫底治理
體溫
熱計研究
基本代謝
體溫底治理
體熱喪失底治理
(1) 反射治理
(2) 隨意治理
體熱產生底治理
熱中樞
熱病
第三十五章 內分泌底生理
內分泌
十二指腸胃及肝
脾臟
胰臟
盾形腺
副盾形腺
胸頸腺
腎旁腺
(1) 腎旁腺皮部
(2) 腎旁腺髓部
腦下腺
(1) 腦下腺底抽精
(a) 後葉抽精
(b) 前葉抽精
(2) 割掉腦下腺
(3) 腦下腺底疾病
(4) 腦下腺底機能
腦上腺
性腺
睾丸
卵巢
第三十六章 排泄——腎臟和皮膚
腎底結構
尿底分泌
(1) 機械學說
(2) 分泌學說
(3) 分泌和機械並行論
尿底成分
尿底儲藏和放出
皮膚底排泄機能
(1) 汗腺
(2) 皮脂腺
第九篇 生殖器底生理
第三十七章 女生殖器底生理
子宮
行經
(1) 行經與子宮定期的變更
(2) 行經輸回底原因
(3) 行經底意義
放卵
受精
卵底種植
胎兒底營養料和胎衣底功能
分娩
乳腺與授乳
第三十八章 男生殖器底生理
精蟲發育和睾丸位置底關係
各種影響制精作用的情況
精液腺底機能
豎陽底動作
射精底機械
附錄 實驗指導
圖表
1 原生質底構造 1
2 體內幾種細胞底模樣 1
3 模式的細胞底精細結構 1
4 一個細胞應有的最少部分 1
5 細胞質和細胞核的關係 1
6 神經體素 1
7 結締體素 1
8 表膜體素 1
9 肌肉體素 1
10 一個器官的模式 1
11 原生質底收縮並不變更其容積 2
12 一種變形蟲底二均分裂 2
13 水螅底芽生 2
14 胞子生成 2
15 變形蟲底變形運動 3
16 白血球底變形運動 3
17 草履蟲 3
18 氈毛細胞 3
19 氈毛運動底真相 3
20 橫紋肌與骨骼之關係 4
21 橫紋肌底精細結構 4
22 肌絲底放大圖 4
23 兩條蒼蠅底肌線橫剖面 4
24 兔子肌纖維底橫剖面 4
25 白鼠肋間肌底運動終板 4
26 犬腳肌肉底肌梭 4
27 肌肉底延長性及伸縮性 4
28 肌紋器 4
29 橫紋肌底單收縮底弧線 4
30 繼續的關開收縮 4
31 氣候之影響肌肉收縮 4
32 收縮底綜合 4
33 睏倦弧紋 4
34 反射弧及隨意收縮底最簡單的解剖根據 4
35 平滑肌肉底肌線 4
36 心臟肌 4
37 心臟肌細胞 4
38 有稍神經底精細結構 5
39 動作電流底試驗 5
40 神經切斷後遠心段底枯萎 5
41 神經切斷後細胞體染色體底分解 5
42 神經可能的長度 6
43 人類脊髓胸灰柱底細胞 6
44 圓錐形的神經原 6
45 可作模式的聯合神經原 6
46 脊神經節底兩極細胞 6
47 貓兒延腦中一些神經原 6
48 小腦皮質底purkinje細胞 6
49 老鼠小腦皮質底似籃細胞 6
50 脊髓橫剖面 7
51 人類中樞神經系統 7
52 四個人類脊髓底橫剖面 8
53 脊髓犬 8
54 脊神經(胸部)底組成 8
55 表明脊髓為反射中樞及傳導路徑圖 8
56 人類頸脊髓底橫剖圖 8
57 人類腦底中側剖面 9
58 人類腦幹底左邊側面圖 9
59 腦幹底背面 9
60 白鼠大腦一部分底嗅纖維束 9
61 腦底側面圖 9
62 腦底內側面圖 9
63 大腦半球底聯絡系統 9
64 大腦平球的最顯着的放射纖維 9
65 大腦皮質底細胞層 9
66 交感神經系統 10
67 交感神經系統底兩種相反系統 10
68 左眼底眼球肌肉 11
69 人眼底縱剖圖 11
70 網膜底精細結構 11
71 眼底折光面 11
72 網膜倒像底原則 11
73 水晶體底凸度之影響焦點之遠近 11
74 近視及遠視底道理和糾正法 11
75 有規則散光底光線之路徑 11
76 三菱鏡底折光和分光 11
77 盲點底地圖,左眼 11
78 視野底範圍和色視野底分配 11
79 試驗背色後像的圖 11
80 試驗色對比的圖 11
81 三色學說圖 11
82 四色學說圖 11
83 色覺進化說 11
84 視神經底半交叉 12
85 物體遠近影響視像之大小 12
86 距離遠近影響亮度之強弱 12
87 一本書被兩眼所視之圖 12
88 實體鏡 12
89 三菱鏡的實體鏡底原理 12
90 左右眼視像底去頂方錐體 12
91 譬喻大小錯覺的圖 12
92 黑白互間底方格子 12
93 形狀的錯覺的圖 12
94 人耳底一部 13
95 聲膜底結構 13
96 中耳底聽骨 13
97 內耳底膜壁迷路 13
98 蝸牛殼管底橫剖面圖 13
99 白鼠底螺旋器 13
100 簡單的聲浪(擺動波) 13
101 有規則的複雜聲浪 13
102 三半規管在頭部的位置 14
103 魚類壺腹的精細結構 14
104 毀壞半規管底水蛙 14
105 掌上寒熱痛壓各點的分配 15
106 貓兒腹統膜底pacinian corpuscle 15
107 人類眼結膜底末球 15
108 魚牙底縱剖面 15
109 舌上乳頭和味蕾底位置 15
110 味蕾底橫剖面 15
111 嗅細胞 15
112 人類紅血球平放及側放圖 16
113 白血球穿過微血管壁之圖 16
114 最簡單的循環系統 17
115 循環管子底意義 17
116 心臟和其它胸腔內之器官 18
117 心臟底胸面圖 18
118 馬心底斜縱剖面 18
119 心臟伸縮底記載 18
120 心跳底起源和衝動底傳導 18
121 蛙心底全或無的反應 18
122 心底活蓋 18
123 僧帽蓋 18
124 半月蓋關閉時底形狀 18
125 譬喻心活蓋底動作圖 18
126 聽筒 18
127 大動脈管壁底精細結構 19
128 靜脈管底活蓋之圖 19
129 人腦里膜底微血管 19
130 循環底圖表 19
131 門脈循環 19
132 人類底淋巴管 19
133 比喻淋巴循環之圖 19
134 表明在循環血管各部血流底速率 20
135 動脈血壓並平均壓及脈搏壓 20
136 血壓與血管系統各部的關係 20
137 比喻磨阻之影響原初壓力 20
138 磨阻力和動脈壓和靜脈壓的關係 20
139 刺激迷走神經底心臟支時蛙心收縮底記載 21
140 表明刺激迷走神經之影響心跳,血壓,和血動現象 21
141 表明切斷兩迷走神經之影響犬底心跳底速率和血壓 21
142 刺激交感神經時犬心伸縮底記載 21
143 表明心臟和血管的神經宰制 21
144 肺底分支 23
145 表明咽,喉,食道及口鼻腔的位置和關係 23
146 肺胞和小支氣管之放大圖 23
147 胸腔前面圖 23
148 胸膈膜 23
149 代表胸膈膜當呼吸時底位置 23
150 第六胸脊骨及肋骨 23
151 表明肋間肌底兩層 23
152 表示內外肋間肌在呼吸上底作用 23
153 肺量計 23
154 呼吸空氣的容積 23
155 譬喻潮氣和血液底氣體互換 24
156 表示呼吸底神經機械 25
157 消化管底各部 27
158 口通咽處底構造 27
159 胃的形狀和各部 27
160 由x光線照出來的貓胃 27
161 由x光線看出來的人胃 27
162 代表胃三種肌肉底分配 27
163 白鼠的胃經過冰凍後 27
164 記載胃底收縮之氣球法底設置 27
165 飢餓很厲害時胃的收縮 27
166 表示食物被小腸蠕動運行的形狀 27
167 表明小腸有節奏的擺動之影響它裡面的食物 27
168 唾液腺和其出管的位置 28
169 腮腺的精細結構 28
170 犬底下頷腺 28
171 胃黏膜,表明胃液腺底體素結構 29
172 休息時和活動後犬底胃體液腺的結構 29
173 泡夫魯袋底手術 29
174 泡夫魯袋 29
175 人的胰臟之體素結構 30
176 家兔胰臟底分泌蜂房之一部 30
177 肝葉底體素構造 30
178 肝體素底循環管和分泌管 30
179 小腸底絨毛和液腺 30
180 小腸絨毛底血管 30
181 正常和營養缺乏底白鼠 33
182 用單樣生質精為食品的白鼠底生長弧 33
183 指示加上了色錏酸及松錏酸於玉黍腈底影響 33
184 白鼠的生長弧,表示極美滿的生長 33
185 水熱計 34
186 表明基本代謝和年齡的關係 34
187 盾形腺底位置和它比鄰的結構 35
188 胸頸腺在將出世的胎兒之形狀 35
189 腎旁腺和染色體 35
190 腎旁腺底橫剖面 35
191 腦下腺底各部 35
192 代表睾丸底細精管和中間體素 35
193 貓的卵巢底橫剖面 35
194 腎臟,輸尿管和膀胱的關係 36
195 右腎底內縱剖面 36
196 腎臟底血管系統 36
197 腎球和細尿管底首段 36
198 表明細尿管與血管系統的關係 36
199 皮膚底橫剖面 36
200 已長成的女子底盆腔底直內剖面 37
201 子宮底橫剖面 37
202 子宮黏膜當休息期和來經期底結構 37
203 表明輸卵管和卵巢及子宮之關係 37
204 表明受精和往後分離的作用 37
205 四個相連底受精後新生物的細胞分裂底簡圖 37
206 三星期至四個月的胎兒 37
207 表明胎衣底生成底四個簡圖 37
208 已完成的胎衣的簡圖 37
210 乳腺經過解剖後之圖 37
211 白鼠底小精管橫剖面底一部 38
212 表明睾丸和睾冠底結構的簡圖 38
213 表明輸精道和精液腺等副性器官底簡圖 38
214 陽莖體底橫剖面 38
215 水蛙後腿底肌肉 附
216 導電圖 附
217 電極針 附
218 表明記載肌肉收縮底儀器配置 附
219 測力器 附
220 司乃冷試驗牌 附
221 散光試驗牌 附
222 視野器 附
223 混色器 附
224 音叉 附
225 兩腳規當做觸覺測量器用 附
226 t形的動脈管接筒 附
227 手搖的離心器 附
228 thoma-zeiss的血球量計 附
229 gowers-haldane的紅血素量計 附
230 水蛙底心之縱剖面 附
231 測壓器 附
232 布蘭德底測壓器 附
233 瑪利心跳記圖器 附
234 瑪利記載鼓 附
235 譬喻胸膈膜的動作 附
236 瑪利底肺動記載器 附
237 記載動物呼吸運動底一種方法 附
238 測量二氧化炭和水排出的儀器 附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2[193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普通生理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Q4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914]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3:45,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3:45, 10 June 20231,239 × 1,754, 634 pages (21.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生理學 (1/1) by 蔡翹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0942,25502; 民國圖書.4; 生理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