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9298-22280 天主教傳行中國考.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825 × 1,108 pixels, file size: 19.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3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天主教傳行中國考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Title
天主教傳行中國考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Publisher
天主堂[印刷者] (獻縣(河北))
Description

內容摘自《聖教史略》。內含:自漢唐至元太祖:自元初迄元末;自明初至崇禎末,……自咸豐至光緒末,共8卷

目錄
卷一 自漢唐至元太祖
古傳古蹟
石十字
唐景教碑
發見之初
碑之原文
首敘教理之概要
次敘列朝之崇奉
阿羅本
大臣賓迎
太宗詔諭
大秦國政教風景
高玄肅代德五朝之尊崇
說明大意
傳行之廣
郭子儀之與伊斯
是否基督教之正宗
碑上西字人名
附近年古蹟武宗仇教
黃巾賊倡亂
廣州之慘殺
西遼教史
鐸德可汗
教宗遣使
溯契丹之西遷
百年前之契丹國
西史所傳遼之聖宗
近日發見之古蹟十字寺
十字碑
西遼末帝之失國
辯誣
卷二 自元初迄元末
元太祖之宗旨
在教人物
巴圖西征
波蘭之戰
全歐震恐
女王乞援
里雍會議
遣教士東來
柏朗嘉賓
定宗答教宗書
遣使說波斯王
聖王類思遣使
再遣使羅伯魯
異教狀況
皇家拜主
旭烈王與妃
名譽之隆
嗣君一再遣使謁教宗
孛羅兄弟
世祖求遣教士百人
馬可孛羅
東遊記
乃顏之叛
大興國寺碑記
十字教
也里可溫名稱
崇福司
教士食俸
敬十字之故
名人愛薛
孟高未諾
亞爾坤王
孟書
若爾日王
衰冕輔祭
設總主教一員副主教六員
漳泉教務
真福阿多理
日記
總主教出缺
教友上教宗書
順帝遣使
元末之亂
西域之亂
中西不通
附記元伐各教名稱
答疑
卷三 自明初至沈〓教難
明初聖教概況
西士絕跡
海道九萬里
葡商來上川
聖沙勿略由日本謀入中國
志不得行
在上川島之苦況
聖人去世
西士繼來
利瑪竇
葡人始得澳門
元後第一主教
羅明堅
西僧之名
肇慶立堂
利公之才德
靈跡
去肇慶之韶州
瞿太素從學改儒服
南雄開教
韶州風波
黃修士致命
謠言繁興
利公赴南京
不得志
異夢
折往南昌
立堂
謀進北京遇趙可懷
在北京不得志又回南京
先後異況
立堂
又北上進京
馬堂之留難
上諭忽下
表文
獻詩八章
在京寵遇
官界歡迎
天主實義書
大員奉教者
開教之三大柱石
利公病歿
欽賜葬地
碑記
上海開教
杭州開教
楊廷
祩宏
辯誣
南京大堂
卷四 自沈〓教難至崇禎末
沈〓仇教
徐光啟上書保教
西士被難
南京教難
林斐理
被難之教友
楊延筠之熱心
張賡父子
金字顯示
孫元化
嘉定
常熟
瞿式耜
天啟朝之教難
廷筠之勇
葉相國保教
教仇末路
光啟為相
西士修厯
廷筠去世
之藻去世
光啟相業
西兵忠勇
孫張之不幸
光啟之為人
病歿
湯若望之寵遇
畢方濟
欽褒天學
化行宮禁
勸皇上奉教疏
毀佛像
士大夫之傾向
艾儒略
西來孔子
高一志
韓霖
韓相國
方德望
王徵
奇人奇行
去世之奇
畢方濟
河南開教
龍華民
山東
青州
江南
徐驥
湖廣
四川
利類思
李自成開河灌開封
北京失守崇禎殉國
張獻忠禍川
利安兩司鐸
卷五 自崇禎末至永曆末
李自成與西士
清兵入京
湯若望上書
蒙准住內城
改用西法驗日月食
授欽天監
弘光帝
畢方濟出使
隆武帝
勅建天主堂
鄭芝龍
永厯帝
奉教大員
瞿式耜留守桂林
洋兵助戰
初次退敵
皇家信教
二次退敵
太后太子俱領洗
遣使至澳門求彌撒禮
遣使至羅瑪
太后上教皇書
龐天壽上教皇書
卜神父充欽使
魯德照被執
林本篤遇害
海南島開教
瞿忠宣公死節
太后去世
焦璉死節
瞿神父去世
卜彌格自羅瑪回
不知所終教皇覆書
國勢復振
龐天壽去世
皇家敗逃緬甸
歷一年半
明亡
聖教所損失
福建
武夷山
福州兵焚
鄭成功
下令遷民
多明我會士
方濟各會士
江蘇浙江
貞女院
佟國器
杭州大堂
衛匡國
甘弟達
許纘曾
善舉之多
直隸各省情形
奉旨傳教
附福州建堂碑記
卷六 自清初至康熙末
清初北京教史
利類思安文思
肅王妃
佟國綱
謝恩疏
龍華民壽終
湯若望之寵遇
建大功一次
病癒之奇
奉旨建堂
碑記
臨幸之頻
大臣諫阻
湯若望頻進大內
晉秩一品
勸上奉教
講十誡
方德望
錫匾錫號
御製碑記
南懷仁奉召進京
順治帝崩
賀若望壽又賀榮極
楊光先仇教
謗書流傳
被誣三款
初次提審
二次提審
湯若望下獄
光先力詆西法
湯若望定罪肢解
地震之奇
改監候斬
地仍震乃釋
李祖白等五人死義
許之漸等革職
各省教難
三十一教士解京
除西士四人餘俱押送廣東
湯若望病歿
康熙帝親政
遣近侍西士
考驗中西曆優劣
西法密合天象
楊光先革職
教仇受報
南懷仁為湯若望等訴冤
上書大翻前案
光先反坐
北京大行教化
廣州囚禁之西士准各歸本堂
西士三人奉召進京
安文思卒盛禮營葬
御提匾額
南懷仁效忠報國
敘功升官
康熙帝講求西學
南巡優禮教士
各省教務概況
三人同胞同志同葬
葡國攬權
羅文藻升任主教
吳厯
劉蘊德
法皇遣教士五員
奉旨引見
南公病歿
御製碑文
浙江風波
始弛教禁
舉國大慶
教皇簡放主教十二員
欽賜建堂地基
御提匾額對聯
律詩
教士對於中國禮俗之爭論
教皇出諭禁止
遣使來華
欽使被逐不屈
葡官留難
勒令西士領票
欽使隨員亦從權領票
欽使榮升既而病歿
教皇再遣欽使
皇上優禮欽使不准所請
教皇禁令益嚴並禁稱天主為天為上帝
教士之恭順
神父奉旨幫辦與俄國劃界事
立五體文約
神父奉旨分赴各省起造中國輿圖
輿圖告成
康熙帝崩
附評
卷七 自雍正至咸豐末
雍正不喜西士
康熙諸子
穆經遠
蘇努家譜
蘇努諸子奉教
蘇爾金
勒什亨
吳雨陳
蘇努家難
教命之勇
趙昌
滿寶仇教
京外西士被逐
教難大作
在京西士
李葩回國立聖家修院
雍正強辨
教皇遣使
葡國遣使
設譯學館
北京地震之烈
廣州西士被逐
戴進賢上書
雍正拒諫
崩殂
乾隆初政
出諭禁教
郎世寧
乾隆手諭
各省教難
德瑪諾
李衛仇教
西士入內地之難
流血教難
福建主教致命
黃譚兩神父致命
唐德光王斐理致命
福建四神父致命
教仇受報
南京教難
在朝供職之西士
戴進賢等
南堂災
發帑重建
謠言繁興教難又作
谷城教難
磨盤山
教友熱心
四川教難
博主教劉神父
湯主教教難劇烈主教神父致命者七人
中國教士教友充發伊犁
西士被逐出國
郝蘇兩神父致命
嘉慶受禪
東堂火
西堂北堂相繼廢
欽天監不復用西人
南堂被封
德天賜之地圖
四川教難
四川公議會
徐主教致命
五位華鐸致命
多數教友致命
湖廣兩神父致命
董神父致命
澳門修道院
梹榔修道院
耶穌會復入中國
英人要求通商
南京約
英美牧師始入中國
馬神父致命
多數教友致命
英法聯兵問罪
天津約
中國背約宣戰
英將敗退戰釁又啟
英法進兵大戰於通州
咸豐出避熱河
歸俘請和
英兵焚圓明園
洋兵進京
和議告成
南堂重開
孟主教蒞任
保教條約
中國門戶洞開
誓反教始入內地
洪秀全非天主教徒
莫禮遜
卷八 自咸豐末至光緒末
設總理衙門
同治初年之亂
借端仇教
貴州文神父與四教友致命
教仇末路
弛教禁
北京
添設主教
義舉之多
博物館
中國遣使出洋
孟主教去世
各省排外思想
原因有三
四川
貴州
安徽
湖北湖南
江西
河南
廣東
陝西
直隸
哥老會
謠言惑眾
天津教難原因
領事官與修士修女之慘死
巨案之結局
善後章程
外使覲見
安徽風波
直隸
山西
河南大覷
中法之戰
北京遷堂原委
新北堂
南省不靖
周漢
宜昌蕪湖等處之風波
查堂
邊外理匪之亂
中日之戰
四川教難
餘蠻子
教士六人遇害
德據膠州灣
瓜分之謠
光緒力圖自強
戊戌政變
拳匪源流
毓賢朱紅燈
親貴被惑
拳勢蔓延
妖言妖術
紅燈照
邪說盈廷
連日召百官會議
宣戰
詔書
大沽失守
天津匪焰
西慕爾
日官被戕
德使被戕
炮攻使館
北京教難
滅教之詔
辨誣
南省不奉詔
南省教難
北省教難
山東
直隸
朱家河
山西太原府
奉天
吉林黑龍江
蒙古東境
中境
西南境
天津失守
北堂苦戰
聯軍北上
北京失守
北堂圍解
皇家出奔
懲辦罪魁
聯軍剿匪
附評
議和
拳禍餘波
日月重光
清祚以移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31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31-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羅馬公教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979.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tian zhu jiao chuan xing zhong guo ka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09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30,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30, 10 June 2023825 × 1,108, 539 pages (19.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天主教傳行中國考 (1/1) by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9298,22280; 民國圖書.4; 天主教傳行中國考)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