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7jh008710-3487 決算表之分析.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879 × 1,156 pixels, file size: 24.5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4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決算表之分析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黃組方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決算表之分析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 ([長沙])
Description

共15章。內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決算表分析的基本概念,說明分析的意義與研究途徑;第二部分為適合於分析用之決算表,討論決算表應如何編制;第三部分為分析方法,詳論各種方法之原理及應用。卷末附錄:1. 各家所習用之比率;2. 參考書目;3. 英漢譯名對照表;4. 四角號碼索引

目錄
潘序
例言
第一章 決算表分析之概念
第二章 適於分析用之資產負債表(一)流動部分
第三章 適於分析用之資產負債表(二)非流動部分
第四章 適於分析用之損益計算書
第五章 決算表資料之徵集與整理
第六章 決算表分析之方法
第七章 百分率法
第八章 比率法
第九章 比率法(續)
第十章 標準比率法
第十一章 標準差異法
第十二章 比較決算表
第十三章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
第十四章 損益變動分析
第十五章 趨勢法
附錄
一 各家所習用之比率
二 參考書目
三 英漢譯名對照表
四 四角號碼索引
潘序
例言
第一章 決算表分析之概念
第一節 緒言
1-1 探求企業各種真相之方法
1-2 本書之目的與內容
第二節 分析決算表之目的與功用
1-3 企業之優勝劣敗
1-4 分析決算表之目的
1-5 企業之健康與疾病
1-6 企業疾病之種類
1-7 健康之衰退
1-8 分析決算表之功用
第三節 分析決算表時應予查考各要點
1-9 分析決算表之基本要點
1-10 會計方面之要點
1-11 財務方面之要點
1-12 經濟方面之要點
1-13 管理方面之要點
第二章 適於分析用之資產負債表
(一) 流動部分
第一節 概說
2-1 決算表之種類及其間之關係
2-2 決算表之必要條件
1 技術上及原理上之準確
2 內容之誠實
3 內容之完備
4 資料之新鮮
5 會計師之證明
6 資產負債表須表現盈餘分配後之情形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概說
2-3 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計算書
2-4 全能資產負債表之不可能
2-5 資產負債表之內容與格式
2-6 英國式與美國式之資產負債表
2-7 賬戶式與報告式
2-8 準確分類之必要
2-9 財政結構各要素之分類
2-10 資產負債表之理想格式及其解剖
2-11 資產負債表理想格式之分部
2-12 流動資本固定資本及運用資本
第三節 流動資產
2-13 概念
2-14 現金
2-15 短期投資
2-16 應收款項
2-17 應收客戶票據
2-18 應收客戶帳款
2-19 速動資產
2-20 應收其他款項
2-21 存貨
2-22 存貨之估價
2-23 存貨周轉數
2-24 平衡存貨
2-25 預付費用
第四節 流動負債
2-26 流動負債
2-27 分析者應注意之事項
2-28 流動資產之來源
2-29 短期借款
2-30 應付款項之分期
2-31 應付款項——進貨客戶
2-32 應付其他款項
2-33 存款
2-34 未付費用與預收收益
2-35 運用資本表
第三章 適於分析用之資產負債表
(二) 非流動部分
第一節 固定資產
3-1 概說
3-2 土地
3-3 房屋
3-4 機器工具家具裝修
3-5 運貨設備及模型
第二節 無形資產與遞延費用
3-6 無形資產
3-7 遞延費用
第三節 長期投資
3-8 長期投資之性質
3-9 長期投資之估價
第四節 固定負債及或有負債
3-10 固定負債
3-11 或有負債
第五節 資本淨值
3-12 資本淨值之意義
3-13 無限企業之資本及有限公司之股本
3-14 股分之價值
3-15 盈餘公積及準備
第六節 其他問題
3-16 財務狀況
3-17 結論
3-18 財產目錄
第四章 適於分析用之損益計算書
第一節 概述
4-1 損益計算書之重要
4-2 損益計算書之特徵
4-3 損益計算書之內容與格式
第二節 營業部分
4-4 銷貨
4-5 銷貨之金額與數量
4-6 銷貨總額之減除數
4-7 營業成本
4-8 銷貨成本(或銷售成本)
4-9 制銷成本表
4-10 銷貨毛利
4-11 營業費用
4-12 營業費用之誤計
4-13 資產之折舊
第三節 非營業部分
4-14 非營業損益
4-15 其他收益
4-16 其他費用及損失
4-17 特殊損益
4-18 固定負債之利息
4-19 損益計算書之要件
第四節 盈餘之整理及分配
4-20 盈餘分配表
4-21 盈餘整理表
第五章 決算表資料之徵集與整理
第一節 不完備之決算表及其補救方法
5-1 完備決算表之難得
5-2 補救方法
第二節 短期債權人徵集資料之方法
5-3 審慎之必要
5-4 正確完備資料之徵取
5-5 表格之擬制
5-6 空白格式之實例及說明
5-7 空白格式附載之補充資料
(一) 應收客戶款項
(二) 存貨
(三) 董事主要職員銷貨員職工及分支店等欠款
(四) 財產及其他保險
(五) 應付款項
(六) 抵押擔保等借款及公司債
(七) 或有負債
(八) 銷貨淨額
(九) 營業費用
(一○) 淨收益
(一一) 盈餘之分配
(一二) 債權之擔保
(一三) 編制資產負債表之基礎
(一四) 會計制度及其審查方法
(一五) 業主股東董監事及主要職員
(一六) 其他
第三節 長期債權人及業主徵集資料之方法
5-8 長期債權人及業主方面之補救辦法
5-9 美國政府保護投資人之新猷
5-10 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計算書之格式
5-11 資產負債表
5-12 流動資產
(一) 現金及現金項目
(二) 有價證券
(三) 應收客戶票據
(四) 應收客戶賬款
(五) 應收客戶款項備抵呆賬
(六) 存貨
(七) 其他流動資產
5-13 長期投資
(八) 聯絡公司證券
(九) 其他證券投資
(一○) 非往來性質之聯絡公司欠款
(一一) 其他投資
5-14 固定資產
(一二) 不動產工場及設備
(一三) 備抵折舊折耗及攤提
5-15 無形資產
(一四) 專利權商標權專營權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
(一五) 備抵無形資產跌價及/或攤提
5-16 遞延費用及其他資產
(一六) 預付及遞延費用
(一七) 開辦費
(一八) 負債折價及費用
(一九) 股本折價及佣金
(二○) 其他資產
5-17 流動負債及遞延收益
(二一) 應付票據
(二二) 應付購貨帳款
(二三) 未付費用
(二四) 其他流動負債
(二五) 遞延收益
5-18 長期負債其他負債及準備
(二六) 長期借款
(二七) 非往來性質之應付聯絡公司款項
(二八) 其他長期負債
(二九) 其他負債
(三○) 各項準備
5-19 股本及益餘
(三一) 股本
(三二) 盈餘
5-20 資產負債表之注語
5-21 損益計算書
(1a) 銷貨總額減折扣退回及讓價
(2a) 銷貨成本
(1b) 營業收益
(2b) 營業費用
(3) 維持及修繕
(4) 折舊折耗及攤提或類似性質之其他費用
(5) 所得稅以外之各種捐稅
(6) 管理及各種服務契約費用
(7) 租金及財產使用費
(8) 其他營業費用
(9) 銷售總務及管理費用
(10) 提備呆帳損失
(11) 其他總務費用
5-22 其他收益
(12) 股利
(13) 證券利息
(14) 證券利益
(15) 雜項收益
5-23 收益減除數
(16) 證券損失
(17) 雜項收益減除數
(18) 利息及攤提負債折價及費用
(19) 未提所得稅前之純益
(20) 備付所得稅
(21) 純益或純損
5-24 附表ⅰ——聯絡公司證券
5-25 附表ⅰa——有價證券及/或其他證券投資
5-26 附表ⅱ——不動產工場及設備
5-27 附表ⅲ——備抵折舊折耗及攤提
5-28 附表ⅳ——無形資產
5-29 附表ⅴ——無形資產之備抵跌價及/或攤提
5-30 附表ⅵ——各項準備
5-31 附表ⅶ——盈餘
5-32 損益計算書之附表ⅷ
5-33 附表ⅸ——股利收益
5-34 登記表9a9b10a及10b各項
第四節 決算表之整理
5-35 整理之必要及其方法
5-36 分析表格式之舉例
第六章 決算表分析之方法
第一節 分析方法之種類
6-1 分析方法之兩大觀點
6-2 決算表之分析方法
6-3 企業健康與分析方法
第二節 分析方法基本觀點之舉例說明
6-4 生活費用——簡例一則
6-5 百分率法
6-6 百分率法——同業
6-7 比率法
6-8 標準比率法
6-9 標準差異法
6-10 增減變動法
6-11 趨勢法
6-12 結論
第七章 百分率法
第一節 百分率法之名稱及意義
7-1 最通行之分析方法
7-2 百分率法之名稱
7-3 百分率法之意義
第二節 百分率資產負債表之計算
7-4 通行之算法
7-5 計算時資產負債表之排列
7-6 備抵及小數項目
7-7 特殊算法——以修正總額為基數
7-8 特殊算法——以淨資產總額為基數
7-9 總額百分率及類別百分率
7-10 簡便算法
(一) 倒數法
(二) 刪除數字法
7-11 算尺之應用
第三節 百分率損益計算書
7-12 百分率損益計算書之計算
7-13 銷售銀元
7-14 收益銀元及成本費用銀元
7-15 分類銷售銀元
7-16 營業淨利銀元
第四節 百分率法之功用及其應用之限制
7-17 百分率法之功用
7-18 相對差異
7-19 百分率決算表應用之限制
7-20 綜合百分率決算表
附錄 倒數
第八章 比率法
第一節 比率之意義種類及計算方法
8-1 比率之意義及功用
8-2 比率之計算及表現
8-3 以比率表現相互關係之優點
8-4 比率之分類——通說
(一) 靜態動態及增補比率
(二) 財務及經營比率
(三) 內部比率測驗比率及效能比率
(四) 資產負債比率損益比率及資產負債損益比率
8-5 比率之分類——本書之見解
8-6 比率須能表現合理關係
8-7 比率之應用與選擇
8-8 計算及運用比率時所應注意之事項
第二節 資產負債比率
8-9 流動比率之意義
8-10 流動比率之算法
8-11 運用資本
8-12 運用資本之變動
8-13 流動比率與季節變化
8-14 流動比率與商業循環
8-15 「虛飾」與流動比率
8-16 短期信用限度之決定
8-17 流動比率之功用及其應用之限制
8-18 流動比率之增補比率
8-19 速動比率
8-20 現金與短期債款比率
8-21 現金與流動負債比率
8-22 固定資產與資本淨值比率
8-23 非流動資產與資本淨值比率
8-24 固定或非流動資產與資本淨值比率之綜述
8-25 固定或非流動資產與資本負債比率
8-26 固定負債與擔保資產比率
8-27 流動資產與負債總額比率
第三節 資產比率
8-28 存貨與應收款項比率
8-29 資產分播之比率
8-30 固定資產或流動資產與資產總額比率
8-31 營業資產或非營業資產與資產決額比率
第四節 負債與資本淨值比率
8-32 舉債營業
8-33 資本淨值與負債比率
8-34 資本淨值與負債比率及流動比率之關係
8-35 資本淨值與流動負債比率
8-36 資本淨值與固定負債比率
8-37 盈餘與資本淨值比率
8-38 固定負債與流動負債比率
8-39 資本之來源
第九章 比率法(續)
第一節 損益比率
9-1 經營比率之計算及意義
9-2 應用經營比率時應加注意之點
9-3 經營比率與資本結構之規劃
9-4 利益與銷貨比率
9-5 銷貨毛利與銷貨比率
9-6 營業淨利與銷貨比率及淨收益與銷貨比率
9-7 退回銷貨與銷貨總額比率
9-8 呆帳與銷貨比率
9-9 可供支付利息之淨收益與利息比率
9-10 淨收益與優先股利比率
9-11 負荷因數
第二節 資產損益比率
9-12 資產周轉數
9-13 存貨周轉數
9-14 銷貨與存貨比率
9-15 應收款項周轉數
9-16 固定資產周轉數
9-17 流動資產周轉數
9-18 投資收益與長期投資比率
9-19 營業淨利與資產總額比率
第三節 負債損益比率
9-20 銷貨與資本淨值比率
9-21 淨收益與資本淨值比率
9-22 留存盈餘與淨收益比率
9-23 淨收益與實發股本比率
9-24 債款成本與債款比率
9-25 應付帳款與進貨比率
9-26 比率之匯述
第四節 比率之實用及其他問題
9-27 比率法之應用
9-28 比率法與同事異時關係
9-29 比率法之基本假定
9-30 比率之指數
9-31 瓦爾之指數
9-32 瓦爾指數之舉例
第十章 標準比率法
第一節 標準比率之意義及功用
10-1 標準比率與比率法
10-2 標準比率之意義
10-3 內部與外部標準比率
10-4 標準比率之功用
第二節 標準比率之計算
10-5 計算標準比率之方法
10-6 綜合法
10-7 算術平均法
10-8 眾數法
10-9 中位數法
10-10 四分位數法
第三節 標準比率之要件
10-11 標準比率之三難
10-12 資料之整齊和諧
10-13 各企業之營業及財務須表示正常情形
10-14 資料之新穎
10-15 標準比率應與各同業之實際比率相接近
第四節 其他問題
10-16 標準比率之正常應用
10-17 標準比率之修正
第十一章 標準差異法
第一節 標準差異之概念
11-1 預算統制與標準
11-2 標準差異法之意義
11-3 標準差異法之資料
11-4 預算制度下之標準差異法
11-5 標準差異法之功用
第二節 標準差異法之舉例
11-6 發生差異之原因
11-7 舉例之內容
第三節 舉例之說明
11-8 報告表之格式與體例
11-9 標準差異增減數
11-10 標準差異增減率
11-11 差異分析
11-12 單價與件數之決定——比較表
11-13 單價與件數之決定——標準差異分析表
11-14 標準差異匯總表
11-15 差異之說明
第十二章 比較決算表
第一節 引言
12-1 趨勢在認識企業真相時之價值
第二節 比較決算表之簡單格式
12-2 比較資產負債表之習見格式
12-3 比較資產負債表之通用格式
12-4 注語及帳戶式
12-5 增減欄
12-6 增減額之決定
第三節 分析的比較資產負債表
12-7 比較之時期
12-8 附百分率之比較決算表
12-9 比較決算表之比較基礎
12-10 增減率
12-11 連續三年比較之例
12-12 比較決算表之趨勢率
第四節 比較決算表增減變動之研究
12-13 增減變動之匯總
12-14 價值之來源與運用
12-15 資產負債變動一覽表之說明
12-16 資產負債表項目變動之因果
12-17 比較資產負債表之功用
12-18 其他比較決算表
第十三章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
第一節 概論
13-1 釋名
13-2 資金表之功用
13-3 資金表與資產負債變動表之不同
第二節 資金表之基本理論
13-4 非資金項目之調整
13-5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之格式
13-6 分列式資金表
13-7 資金表之資料
13-8 資金之來源
(一) 利益
(二) 增資
(三) 舉借債務
(四) 資產之變賣
(五) 捐贈
13-9 資金之運用
(一) 投資之返還與提歸
(二) 淨收益之分發
(三) 債務之清償
(四) 資產之購買
(五) 企業之捐贈
(六) 淨損
第三節 舉例與說明
13-10 簡例一則
13-11 計算表之內容
13-12 計算表之例
第四節 編制時之特殊問題
13-13 淨收益
13-14 流動資產之估價備抵
13-15 折舊
13-16 固定資產之出售及調補重置
13-17 特殊修繕
13-18 估定漲價
13-19 攤提
13-20 證券之換發
13-21 淨損失
13-22 運用資本之減少及鉅額之變動
13-23 並列式資金表中之運用資本
13-24 合併式比較資金表
13-25 現金地位之變動
13-26 詳例一則
13-27 調整紀錄之說明
13-28 資金表及運用資本變動表
第十四章 損益變動分析
第一節 引言
14-1 損益變動分析之意義及目的
14-2 損益變動分析法與標準差異法之異同
14-3 損益變動之原因
14-4 分析之資料
第二節 分析之方法
14-5 所根據之比較損益計算書
14-6 淨收益變動表
14-7 兩種方法
14-8 銷售數量之增加
14-9 銷售數量增加——第一法
(一) 因銷售數量增加而增加之毛利
(二) 因售價增加而增加之毛利
(三) 因銷售成本增加而減少之毛利
14-10 銷售數量增加——第二法
(一) 因銷售數量增加而增加之毛利
(二) 因售價增加而增加之毛利
(三) 因銷貨成本增加而減少之毛利
14-11 銷貨毛利增加分析表
14-12 製造成本變動之分析
14-13 淨收益增加分析
14-14 其他項目之分析
14-15 淨收益減少之分析
14-16 缺少補充材料時之分析方法
附錄 數學方法
14-17 銷售數量變動之計算
14-18 依前期售價(或成本)折算之後期金額
第十五章 趨勢法
第一節 趨勢法在各種分析法中之地位
15-1 決算表分析法之完備
15-2 趨勢分析法之名稱
15-3 公正態度
第二節 趨勢法之目的及其計算方法
15-4 趨勢法之目的與功用
15-5 企業健康之測驗
15-6 指數之計算
15-7 平均決算表
15-8 平均基期金額
15-9 指數之計算以重要項目為限
第三節 趨勢法之運用
15-10 趨勢法之假定
15-11 趨勢法之指數不能單獨應用
15-12 趨勢法之價值
15-13 趨勢法與比率法之合併
15-14 單對數圖與趨勢
15-15 指數之圖示法
15-16 單對數指數圖
附錄
一 各家所習用之比率
二 參考書目
三 英漢譯名對照表
四 四角號碼索引
圖表目錄
1 企業健康之圖解
2 習見之企業疾病
3 信用之分類
4 決算表間之關係
5 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計算書之聯擊
6 資產負債表之主要分類
7 依資產之流動性排列之資產負債表
8 依資產之固定性排列之資產負債表
9 英國式資產負債表
10 直寫式資產負債表
11 報告式資產負債表
12 分析用資產負債表之理想格式
13 資產負債表之解剖
14 英國式變帳戶式資產負債表
15 適於分析用資產負債表之分部理想格式
16 流動資產反其出資者之關係
17 財政結構要素之相互關係(附出資人之地位)
18 資產負債表中之流動資產
19 廣義之應收款項
20 分析方面所謂應收款項之內容
21(甲) 機件實存數量及平衡數量比較表
21(乙) 實存機件及短溢機件價值表
22 資產負債表中之流動負債
23 運用資本表
24 資產負債表中之固定資產
25 資產負債表
26 適於分析用之財產目錄格式
27 損益計算書(一)
28 損益計算書(二)
29 損益計算書(三)
30 損益計算書(四)
31 損益計算書(五)
32 通行之損益計算書
33 損益計算書營業部分之適當排列方法
34 制銷成本表
35 損益計算書之理想格式
36 損益計算書之非營業部分
37 盈餘分配前後之資產負債表
38 盈餘分配表(一)
39 盈餘分配表(二)
40 美國全國信用協會創擬之空白決算表格式(一)
41(甲) 美國全國信用協會創擬之空白決算表格式(二)甲——正面
41(乙) 美國全國信用協會創擬之空白決算表格式(二)乙——反面
42(甲) 美國漂布公司所創擬之空白決算表格式(第一頁)
42(乙) 美國漂布公司所創擬之空白決算表格式(第二頁)
43(甲)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創疑之獨資組織工商業所用之空白決算表格式——第一頁
43(乙)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創疑之獨資組織工商業所用之空白決算表格式——第二頁
44(甲) 支加哥聯邦準備銀行所創擬公司組織用空白決算表格式——第一頁
44(乙) 支加哥聯邦準備銀行所創擬公司組織用空白決算表格式——第二頁
44(丙) 支加哥聯邦準備銀行所創擬公司組織用空白決算表格式——第三頁
44(丁) 支加哥聯邦準備銀行所創擬公司組織用空白決算表格式——第四頁
45 表格a-2及10所規定之資產負債表格式
46 表格a-2及10所規定之損益計算表格式
47 聯絡公司證券投資表
48 有價證券及其他證券投資表
49 不動產工場及設備表
50 備抵折舊折耗及攤提表
51 無形資產表
52 備抵無形資產之跌價及攤提表
53 各項準備表
54 損益計算書附表
55 股利收益表
56 短期信用分析用之資產負債表
57 銀行分析用資產負債匯總表
58 比率分析用之分析表
59 短期銀行信用分析用資產負債匯總表
60 銀行分析用表
61 投資分析用匯總表
62 投資分析用匯總表
63(甲) 投資分析用損益計算書
63(乙) 投資分析用損益計算書比率
63(丙) 投資分析用資產負債匯總表
63(丁) 流動資產分析
63(戊) 資本結構之分析
64 分析方法之基本觀點及其所能達到之目的
65 分析方法分類表
66 分析方法之分類
67 中國公司及民華公司資產負債表
68 中國公司及民華公司百分率資產負債表
69 中國公司百分率資產負債表(帳戶式)
70 資產總額修正的後之百分率
71 中國公司百分率資產負債表
72 中國公司百分率資產負債表(以淨資產總額為100%)
73 中國公司百分率資產負債表(附總額及類別百分率)
74
75
76 中國公司銷售銀元
77 商辦閘北水電公司收益及成本費用銀元
78 非營業部分之百分率分析
79 百分率綜合資產負債表(包括一九二六年美國全體公司組織之企業)
80 百分率綜合損益計算書
81 比率之匯述
82 瓦爾之比率指數
83 比較資產負債表
84 比率及指數之計算表
85 機器製造業流動比率
86 標準比率眾數法計算表
87 預算制度下費用月報表
88 銷貨費用月報表
89 預計及實際比較資產負債表
90 預計與實際比較損益計算書
91 預計與實際淨利差異分析
92 預計及實際比較制銷成本表及差異分析
93 預計與實際生產比較及差異分析
94 預計與實際存貨比較表
95 預計與實際存貨差異分析
96 預計與實際現金收支表
97 分析件數及單價差異時採用不同常數方法所得結果之比較
98 預計與實際生產差異分析匯總表
99 預計與實際銷貨費用差異分析匯總表
100 預計與實際生產差異匯總表
101 流動比率投射圖
102 比較資產負債表(簡單式)
103 比較資產負債表(通行式)
104 鐵道統一會計則例規定比較資產負債表式樣(帳戶式)
105 比較資產負債表(增減分欄式)
106 比較資產負債表(附百分率分析)
107 比較損益計算書(附百分率分析)
108 比較資產負債表(附增減率)
109 比較資產負債表(固定基礎)
110 比較資產負債表(環比基礎)
111 資產負債變動一覽表
112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並列式)
113(甲)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分列式)(一)
113(乙)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分列式)(二)
114 比較資產負債表
115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
116 運用資本增減表
117 資金來源及運用計算表
118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合併式)
119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
120 現金收支表
121 比較資產負債表
122 資金來源及運用計算表
123 資金來源及運用表
124 運用資本變動表
125 比較損益計算書
126 淨收益變動一覽表
127 淨收益變動一覽表(附增減率)
128(甲) 損益計算書銷售部分之分析(一)
128(乙) 損益計算書銷售部分之分析(二)
129(甲) 銷貨毛利增減因果一覽表
129(乙) 銷貨毛利增減因果分析表
130 銷貨毛利附加分析表(一)
131 銷貨毛利增加分析表(二)
132 比較製造成本表(附成本銀元)
133 比較製造成本表(實額與換算金額比較)
134 淨收益增加分析表
135
136 比較營業費用表(實際與換算金額比較)
137 比較損益計算書
138 淨收益減少分析表
139 銷貨毛利增加分析表(平均毛利率法)
140(甲) 指數在決算表上之表現法(第一種)
140(乙) 指數在決算表上之表現法(第二種)
140(丙) 指數在決算表上之表現法(第三種)
141 資產負債表(附趨勢指數)
142 比較資產負債表
143 單對數圖
144 資產負債趨勢表(固定基期法)
145 指數圖
146 單對數指數圖
147 指數圖示法比較
(甲) 算術圖
(乙) 單對數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4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決算報表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810.6
拼音題名
InfoField
jue suan biao zhi fen x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61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1:56,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1:56, 22 April 2023879 × 1,156, 642 pages (24.5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決算表之分析 (1/1) by 黃組方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7jh008710,3487; 民國圖書-PD2022.1; 決算表之分析)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