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4jh002906-32670 中國國文法.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1,033 × 1,258 pixels, file size: 12.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8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中國國文法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吳瀛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國文法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論字、釋句、辨文3卷

目錄
第一卷 論字
第一章 總則
第一節 定名及字之種類
第二節 定名之說明
第二章 名字
第一節 名字之分類
第二節 公名
第三節 專名
第四節 羣名
第五節 質名
第六節 玄名
第七節 名之多少數
第八節 兩名疊用
第九節 表字省其所表之名即用如名
第十節 名字之地位
析字式
練習題
第三章 代字
第一節 代字之種類
第二節 指人代字
第三節 指物代字
第四節 接讀代字
第五節 詢問代字
第六節 分合代字
第七節 代字地位之變例
第八節 代句之代字
析字式
練習題
第四章 動字
第一節 動字之作用
第二節 動字之分類
第三節 內動字
第四節 外動字
第五節 助動字
(一) 表示時間性者
(甲) 未來
(乙) 過去
(丙) 當時
(丁) 方過
(二) 表示強迫性者
(甲) 命令式
(乙) 勸告式
(三) 表示猶豫性者
(甲) 表示不確定
(乙) 表示暫行
(四) 表示可能性者
(五) 表示被動式者
第六節 准動字
第七節 內動用如外動
第八節 外動字之重賓格及補充辭
第九節 補充辭
第十節 主動式與被動式
第十一節 動字之疊用
第十二節 各字用如動
析字式
練習題
第五章 表字
第一節 表字之作用及分類
第二節 系屬表字
(甲) 專名系屬
(乙) 非專名系屬
第三節 情狀表字
第四節 數目表字
第五節 數量表字
第六節 方位表字
第七節 分合表字
第八節 疑問表字
第九節 冠字
第十節 表字之比較
(一) 平等
(二) 比等
(三) 極等
第十一節 表字之地位及疊用
第十二節 他字之用如表
析字式
練習題
第六章 狀字
第一節 狀字之作用
第二節 狀字之分類
第三節 普通狀字
(甲) 狀情況
(乙) 狀分際或量數
(丙) 狀次數
(丁) 狀時期
(戊) 狀方位
(己) 狀是否
(庚) 狀未定
(辛) 狀原因
第四節 疑問狀字
(甲) 情況疑問
(乙) 度量疑問
(丙) 次數疑問
(丁) 時間疑問
(戊) 方位疑問
(己) 原因疑問
第五節 分合代名狀字
第六節 狀字之比較
第七節 狀字之地位
第八節 他字之用如狀
析字式
練習題
第七章 介字
第一節 介字之作用及分類
第二節 着自介字
第三節 着在介字
第四節 着及介字
第五節 着用介字
第六節 着因介字
第七節 着需介字
第八節 着共介字
第九節 着差介字
第十節 着代介字
第十一節 「於」「乎」之通用及其助成比較及被動式
第十二節 介字與其賓格之互倒及賓格之省略
練習題
第八章 聯字
第一節 聯字之作用及分類
第二節 單獨聯字
第三節 複合聯字
第四節 連帶聯字
第五節 聯字與助字
練習題
第九章 助字
第一節 助字之作用及分類
第二節 發語助字
(甲) 單獨類
(乙) 複合類
第三節 補綴助字
第四節 煞尾助字
(一) 煞尾決定字
(1) 單獨類
(2) 複合類
(二) 煞尾疑問字
(1) 單獨類
(2) 複合類
第五節 助字與他字之別
第六節 助字與聯字之別
析字式
練習題
第十章 感字
第一節 感字之作用及其分類
第二節 美感字
第三節 激感字
第四節 同感字
第五節 反感字
第六節 感字之地位
練習題
第一卷附卷 字之通用
孟子同字異用表附補
第二卷 釋句
第一章 句讀與辭
第一節 句讀與辭之別及其必要之成素
第二節 句中各字之地位
第三節 省略動字之句
第四節 句之種類
第五節 簡句之種類及其組成之字類
第六節 主格賓格之復字及賓格之先提
第七節 連句之種類
第八節 平連句
第九節 貫連句
第十節 複句與讀之關係
第十一節 名讀
第十二節 表讀
第十三節 狀讀
第十四節 析句
練習題
第十五節 辭之解釋及其分類
第十六節 名辭
(甲) 自成名辭
(乙) 表變名辭
第十七節 動辭
第十八節 表辭
(甲) 自成表辭
(乙) 集成表辭
第十九節 狀辭
第二十節 辭之相通
練習題
第二章 語氣辭
第一節 語氣辭之意義及分類
第二節 直接語氣
第三節 間接語氣
第四節 直接語氣與間接語氣用字之變轉
第五節 述本人之語氣辭
第六節 語氣辭之析句法
練習題
第三章 修詞大略
第一節 主格之省略
第二節 賓格之省略
第三節 主動之省略
第四節 名字之省略
第五節 表字之省略
第六節 狀字之省略
第七節 介字之省略
第八節 補充辭之省略
第九節 句身之省略
第十節 主動及賓格同省
第十一節 動及其表同省
第十二節 主格及主動同省或與賓格同省
第十三節 主格及表辭前後助字或系屬字同省
第十四節 主格主動之省及聯字之省略與倒置
第十五節 主格之表及其補充辭之聯合成句
第十六節 兩表讀聯合成句而省其名動及系屬字
第十七節 主格與補充辭同省
第十八節 主格及主動皆省而僅存補充辭
第十九節 聯字及主格主動並其補充辭中動字之賓格皆省
第二十節 補充辭之介字省
第二十一節 有賓格補充辭而省其主句之賓格及補充辭之介字
第二十二節 補充辭中介字之賓格省
第二十三節 補充辭中介字及其賓格同省
第二十四節 省主句之賓格而並省其補充辭之介字及賓格
第二十五節 主動與其賓格之倒置
第二十六節 主動與賓格倒置而加助字
第二十七節 主格與其補充辭之易位且省主動
第二十八節 賓格與主動之倒置而合成主格
第二十九節 狀字隨動與賓格倒置
第三十節 疑問語之以補充辭倒移於句首
第三十一節 補充辭介字與其賓格及其主動互倒
第三十二節 補充辭之介字及其賓格之倒置
第三十三節 補充辭省介字而以其賓格與主動倒置
第三十四節 補充辭倒置主動之前
第三十五節 表讀省介字及名而倒置主讀之前
第三十六節 聯字與主格之倒置而變為狀辭
第三十七節 系屬表字之更加說明
第三十八節 被動式句之主格省而以賓格及其表辭代之
第三十九節 主句與補充辭之句式不必相同
第四十節 一句並列兩補充辭之地位
第四十一節 兩句共同之補充辭
第四十二節 句之主讀與他讀之句式不必相同
第四十三節 一句分作兩讀
第四十四節 疑問語之總括
練習題
第四章 文字上之標記
第一節 標記之分類及作用
第二節 圓點•之用
第三節 尖點、之用
第四節 圈。之用
第五節
第六節 橫弧()直弧︵︶之用
第七節 對角括「」之用
第八節 標記之通用及省略
第三卷 辨文
第一章 文體之別
第一節 文體之說明及其分別
第二節 散文
第三節 駢文
第二章 文類之別
第一節 文類之定名
第二節 書
(甲) 詔
(乙) 表
(丙) 策對
(丁) 啟
(戊) 檄
第三節 序
(甲) 著作序
(乙) 贈人序
(一) 贈序
(二) 壽序
第四節 論
第五節 辨
第六節 議
第七節 解
第八節 說
第九節 傳
第十節 行狀
第十一節 記
第十二節 箴
第十三節 頌
第十四節 贊
第十五節 銘
(甲) 紀功銘
(乙) 古蹟銘
(丙) 箴銘
(丁) 墓銘
(戊) 器銘
第十六節 哀弔文
(甲) 誄
(乙) 哀辭
(丙) 祭文
(丁) 弔文
第十七節 歌
第十八節 詩
第十九節 騷
第二十節 賦
第二十一節 小說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9[193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802.63/438
主題
InfoField
漢語-古代-語法 語法-漢語-古代
中圖分類
InfoField
H14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23]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1:32,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1:32, 10 June 20231,033 × 1,258, 482 pages (12.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國文法 (1/1) by 吳瀛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4jh002906,32670; 民國圖書.2; 中國國文法)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