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4965-15021 近世中國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8.5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6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近世中國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金兆梓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近世中國史
Publisher
中華書局
Description

共15章,從鴉片戰爭後締結不平等條約時的中國講到對日抗戰為止。書末有附錄:1.北京媾和條約之附件;2.民國六、七年間段祺瑞內閣和日本訂立借款契約表;3.九國遠東條約

目錄
第一章 國際間不平等條約締結前的中國
一 不平等條約締結的本國史鳥瞰
中國信史始於殷
殷亡
封建制度與禮教
周東遷
周亡
先秦諸子
秦統一
秦亡漢興
漢人得名的由來
中國重農輕商之始
漢亡
三國
「五胡之亂」
晉室南渡
晉亡
南北朝亡
隋亡唐興
唐之藩鎮
唐亡
五代
遼金
宋室南遷
宋亡
元亡明興
明亡

二 不平等條約締結前的中西交通
懷柔政策之害
懷柔政策之始
中國始通羅馬
互市
唐時與西方的交通
中國造紙法入歐洲
歐人與東亞陸地直接交通之始
馬哥孛羅
中俄國際交通之始
尼布楚條約
漢時海上國外貿易
羅馬謀與中國直接通商
中國蠶絲法入歐洲
大食波斯之賈胡
唐置市舶使主海上貿易事
宋之市舶司
泉州為世界大貿易港
蕃坊
蕃長
歐人由海上通中國之始
澳門
墨西哥銀洋入中國之始
第二章 國際不平等條約之締結
一 不明國際形勢之中國外交
中國設海關之始
廣州設商館之始
中西海外貿易觀念之不同
公行洋商之把持貿易
廣東為海外貿易的惟一市場
馬甘尼來華
中西國際關係觀念之不同
大班與商務監督
中國有英領事之始
中英衝突之原因
二 始作俑之不平等條約
鴉片之害
五口通商割讓香港
不入城約
亞羅號事件
天津條約
英法聯軍入北京
北京條約
三 不平等條約內容及其擴展之解剖
不平等條約的解釋
片面的協定關稅
領事裁判權的解釋
領事裁判的擴大
租界
內河行輪與國防
變相的最惠條款——利益均沾
第三章 太平軍之革命
一 清政府統治力動搖與內亂
乾隆寵任和珅誤國
八旗兵與綠營兵之腐敗
乾隆南巡之浪費
乾隆嚴地域之分
三合會與哥老會的性質
白蓮教之性質
官逼民反
團練代替國防軍
二 太平軍之革命
洪季全
秀全與三合會有關
秀全起兵於金田屯
太平天國之始
太平軍占領江寧
太平軍的社會主義
湘軍之始
淮軍之始
三 太平軍之敗亡及捻軍回軍之迭起
太平軍亡
捻軍之始
西捻
東捻
東捻平
西捻平
西北事變之始
三路平回策
關內回亂平
阿古柏帕夏
天山南北路平
新疆建省
兵權之轉移
第四章 列強對華土地之侵略
一 邊疆及藩屬的侵削
俄國東西並進政策之由來
愛琿條約
北京續約
俄占伊犂
法侵印度支那半島
法擅使安南為保護國
順化條約
中法戰役
劉銘傳與馮子材
安南亡
緬甸亡
片馬問題與江心坡問題
滇緬界約
澳門為自由港
二 中日戰役與三國干涉還遼
日本之大陸政策
朝鮮改國號為韓
日本之「征韓論」
韓之獨立黨
韓成中日兩國共同保護國
韓國東學黨之亂
中日戰釁開
馬關條約
三國干涉還遼
三 要港之租借與列強在華利益範圍之劃定
中俄密約
喀西尼協定
膠澳租借條約
旅大租借條約
租借廣州灣條約
英租借威海衛及九龍
英俄協定勢力範圍
東亞國際形勢
美的開放門戶宣言
第五章 昧於時代性之思想學藝
一 清代的士風與其養成
代表民意者的士大夫
士大夫中的新舊兩派
所謂清流士大夫的風氣
耶穌社士利瑪寶等東來
基督教與中國社會不相容之一點
民教間的糾紛
民教間的隔膜
清流的意義
明末的紳權與清初的摧抑
秦銷案
士大夫沒有過問政治之機能
二 復古的清代學術
理學之反響
浙東學派
清初經世致用之精神
清初提倡文化的作用
考證學特盛的由來
吳派
皖派
浙東學派之中興
考古的經學史學
理學之衰
經的真偽問題
康有為三世之說與革新主張
清學之精神
明末清初之基督教徒與西方科學之傳人
天算家的南王北薛
清代天算家之派別
清代天算學與復古學風
中國有實測地圖之始
清代地理學的兩派
復古的地理學
三 仿古的清代文藝
清初詩人南施北宋
王士禎
朱彜尊
神韻聲調性靈格律之四說
桐城派與陽湖派
清代的駢文
清人在文學上僅有的貢獻
耶穌社士與西洋畫
中國文人畫之盛
清畫也受仿古的影響
第六章 不澈底之清末革新運動
一 外鑠的革新動機
革新動機之所由來
常勝軍
李鴻章講洋務之始
中國有機器廠之始
李鴻章之國防政策
孫中山先生
康有為請變法
張學會
結會集社風氣復張
廣學會
二 同治中興後的政局
中央政局
當時清室政權中心
垂簾聽政
清室繼承問題
三 戊戌政變與義和團
光緒帝下定國是詔
新舊軋轢之勢成
那拉太后復行垂簾
袁世凱
榮祿布置政變
六君子
那拉氏與載漪
義和團之始
義和團入京
四 八國聯軍入京與辛丑和約
聯軍占北京
東南互保之約
倫敦協約
辛丑和義成
五 俄日戰役的刺激與立憲論之勃興
撤兵條約
遠東問題
英日同盟
朴資茅斯條約
立憲論抬頭
袁世凱得勢之始
梁啓超
立憲論的藍本——尊皇室的日本憲法
六 清延偽立憲之失人望
清代官制
地方權日重
四大方針
挽救地方權過重的憲法
不分地域的用意
八旗綠營團練之代興
湘軍淮軍
軍官私有軍隊之始
新建陸軍
小站練兵
武衛軍
毅軍之始
北洋湖北兩大重鎮
清政府收攬兵權的第一步
收攬兵權的第二步
收攬兵權的第三步
皇族內閣
第七章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成立
一 辛亥革命的背景
提高國際地位的要求
民本民力的意識
孫中山先生平均地權的主張
平民除革命外無出路
二 孫中山先生領導下之革命運動
孫中山先生與會黨發生關係之始
中山先生創立興中會
中山先生揭舉革命會義旗之第一聲
中山先生倫敦蒙難
三民主義成立
哥老會三合會並於興中會
興中會之宗旨
中國同盟會成立
三 由武昌起義到中華民國正式政府之成立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
各省訓練新軍
同盟會勢力入新軍
武昌首義
黎元洪
湖南獨立
袁世凱復起
山西獨立
各省先後獨立響應革命軍
革命軍在南京組織臨時政府
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
黎元洪為副總統
清與革命軍議和於上海
清帝退位清亡
孫中山先生辭職袁世凱為臨時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
正式國會成立
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第八章 民國成立後的內優外患上
一 民國成立時的東亞國際形勢
國際投資競爭
四國銀團
國際投資協調之始
日本的大陸政策
英日續訂同盟
東三省交涉五案
東三省主權失其完整
美日對壘之始
美日第二次對壘
美之維持均勢與日之破壞均勢
二 承認問題與俄日英三國的要挾
俄日英的無理要求
俄之東方政策
俄之陰謀
[俄蒙協約]
中俄協約
中俄蒙協約
中蘇協定
藏印條約
西藏續約
希摩拉會議
西藏近況
南京事件
東三省五鐵路案
三 善後借款與二次革命
國際對華共同行動局面之造成
善後借款
六國銀團
六國銀團監督財政之要求
美國退出六國銀團
革命憲政兩派對峙
國民進步兩黨對壘
袁世凱與進步黨的拉隴
政黨內閣與宋教仁
宋案
善後借款合同
二次革命
四 袁世凱的帝制運動與南北軍閥之坐大
國民黨失敗
第一流人才內閣
國會停頓
進步黨失敗
新約法
六君子與籌安會
所謂國會代表大會
袁世凱稱帝改元洪憲
進步黨密圖倒袁
蔡鍔以雲南獨立
滇黔粵桂浙五省組織軍務院
袁死黎繼大總統任恢復元年約法
南北復統一
五 乘機打破均勢之二十一條要求
歐洲大戰
日本出兵攻膠澳
二十一條要求
日提最後通牒
國際局勢之轉變
第九章 民國成立後的內優外患下
一 參戰案與南北分裂
軍務院撤銷
參戰案
對德絕交案
督軍會議
宣戰案
督軍團請解散國會
督軍團獨立
解散國會
復辟活劇
黎元洪辭總統職
孫中山先生主張護法
國會開非常會議於廣州
護法軍政府成立舉
孫中山先生為大元帥
南北對峙的局面成
對德宣戰
二 巴黎和會中的山東問題與五四運動
日本對華債權者第一位
欣然同意的換文
巴黎和會
巴黎和會中國提案
中國代表拒簽德約
五四運動
三 華盛頓會議與膠澳之收回
日本破壞機會均等政策之成功
華盛頓會議
中國提案
九國條約
美國維持機會均等政策之勝利
四 軍閥之混戰
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兩系
南方亦有滇桂兩系對峙
直勝皖敗南北和議
南方之總裁政策
總裁政府解散
由非常國會選孫中山先生為總統組織正式政府
張吳交惡
直奉交戰直勝奉敗
直系主張恢復法統召集國會希圖統一
聯省自治的標榜
賄選
孫中山先生北伐
江浙戰爭
國會法統因賄選消滅
奉直再戰
國民軍
段祺瑞的執政政府
孫中山先生北上
孫中山先生病死於北京
孫先生遺囑
執政政府消滅
北洋系三雄分立
五 民族運動之復興
中蘇國際系中斷
中蘇復交
上海五卅慘案發生
舉國同憤經濟絕交
漢口慘殺
廣州慘殺
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
五卅慘案了結
沙基香港工人罷工
民族復興運動之表示
第十章 國民革命之成功
一 中國國民黨改組之經過
國民黨改組中華革命黨
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軍政訓政憲三時期
國旗之制定
中華革命黨的革命運動
中華革命黨改名中國國民黨
確定黨章並發宣言
舉孫中山先生為總理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及其宣言
中國國民黨的委員制
通過以黨治國的國民政府案
二 國民政府之成立及國民革命之完成
黃埔軍官學校之設立
國民政府成立於廣州用委員制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國民革命軍有江南
中華民國復統一
第十一章 國民政府之政治與建設
一 訓政與憲政
黨治下之訓政
憲法草案之公布
二 政制之革新
五院制的現行國民政府組織法
省市制
區縣制
三 財政制金融之改革
財政之改革
法幣之施行
四 建設事業之猛進
鐵路
公路
工業化運動
第十二章 國民政府之外交
一 國民政府在外交上之奮鬥
外交方針
對華新案
二 租界租借地的收回
收回漢口九江的英租界協定
收回鎮江廈門英租界威海衛租借地天津比租界及牯嶺英產業
三 南京事業與濟南慘案
打破各國共同行動的局面
中美中英寧案解決
日本出兵山東
日本派兵駐青島濟南
清南慘案發生
四 廢除不平等條約交涉之經過
重訂條約的宣言
臨時辦法
新約的訂立
五 關稅自主交涉之經過
關稅特別會議
商訂新約的兩項基礎原則
協定關稅東縛解除
六 收回法權運動
調查法權委員會
臨時辦法中外人在華法權之規定
撤廢領事裁判權之先聲
七 中蘇關係
中蘇間第一次齟齷
中蘇間第二次齟齬
蘇聯擾邊
伯力會議
莫斯科會議及其停頓
中蘇邦交之恢復及增進
第十三章 對日抗戰
一 九一八事變之前夜
日本的大陸政策
萬寶山慘案及朝鮮排華案
二 九一八與一二八
九一八事跡
一二八事跡
偽滿洲國的製造
國聯調查團報告
三 從熱河陷落到塘沽協定
日軍犯熱河河北
墉沽停戰協定
國聯調解失敗及日本之退出
四 從塘沽協定至盧溝橋事變
日本繼續侵華
冀察政務委員會之設置
日軍犯綏遠失敗
中國之團體
盧溝橋事變
中國全面抗戰
五 抗戰的進行
第一期抗戰
台兒莊勝利
第二期抗戰
長期抗戰的戰略
日軍政治侵略的失敗
日汪密約
抗戰期間中國外交的優勝
第十四章 不平等條約下的社會經濟
一 舊日的社會經濟及其崩潰
社會經濟平衡
以農立國的農業社會
土地和人工
自耕農日少佃農日多
手工業的種類
商業的種類
宗祠
公會公所
中國社會經濟崩潰的總原因
農村崩潰
二 中國的產業革命
中國產業革命之始
產業革命發展過程可分四時期
中國機器工業以棉織業為最發達
礦業發展可分為三時期
鐵路與航業
我國金融業之始
銀行之始
三 產業落後及其原因
產業落後之四原因
資本主義的壓迫
不平等條約在作崇
第十五章 最近之教育與學術
一 清末之廢科舉興學校
教育學術與社會不知應
清代舊有的學校制度
有系統教育主張之始
欽定學堂章程
奏定學堂章程
科學廢
二 學校制度的變遷
國民教育
教育行政有專管部之始
地方教育行政機關之始
民國教育制度的三次變更
教育標準
三民主義的教育宗旨
大學區制的始末
考試制度的恢復
三 國語統一運動
話音字
國語統一運動的第一期
官話合聲字母
簡字
國語統一運動的第二期
法音字母
法音符號
國語統一運動的第三期
四 最近思想學藝之演進
思想學藝演進的五時期
西學固有說
中體西用說
政論法理極盛時期
國民精神與國民意識的矯正
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原則
社會科學之興盛
自然科學之繼起
哲學的兩派
孫文學說
格致學
政治學
法律學
經濟學
社會學
民族學研究之先河
散文
詩詞
小說
戲劇
史學觀念之變更
考古學之發展
附錄一 北京媾和條約之附件
甲 庚子賠款各國分配表
乙 賠款償還年付表
附錄二 民國六七年間段祺瑞內閣和日本訂立借款契約表
附錄三 九國遠東條約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6[194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歷史-中國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5
拼音題名
InfoField
jin shi zhong guo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4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39,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39, 19 June 20231,239 × 1,754, 367 pages (18.5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近世中國史 (1/1) by 金兆梓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4965,15021; 民國圖書.1; 近世中國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