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2459-13574 平民主義與教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6.3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0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平民主義與教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杜威講述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平民主義與教育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教育與生活、教育與環境、教育即生長、教育主義之批評、教育上之平民主義、教育上之目的、興趣與訓練,經驗與思想等28章。此書系著者於1920年來北京講課時所用教本

目錄
杜威博士序(譯文)
弁言
第一章 教育與生活
一 廣義的教育
二 本能與學習
三 教育上之三種基本學科
四 遺傳與環境
五 教育歷程之進行
第二章 教育與環境
一 教育上字義之解釋
二 環境之性質
三 環境之作用
四 學習程序上之三階級
五 教育與環境適應
六 教育與訓練
七 物質的環境與社會的環境
第三章 教育即生長
一 生長之兩種觀念
二 生長之特質
三 教育上之應用
四 習慣之性質與要素
五 通常教育上對於習慣之謬見
第四章 教育主義之批評(一)
一 總說
二 預備說
三 開展說
四 形式訓練說
第五章 教育主義之批評(二)
一 形成說
二 復現與回顧說
三 改造說
第六章 教育上之平民主義(一)
一 「社會」之「法理上」意義與「事實上」意義
二 判別良社會與惡社會之標準
三 判別平民主義的社會之標準
四 社會存立之原因
五 個人與社會之關係
六 社會進步之條件
七 教育對於平民主義之貢獻
第七章 教育上之平民主義(二)
一 平民主義的社會略說
二 狹義的平民主義
三 廣義的平民主義
四 柏拉圖主義
五 個人主義
六 國家主義
第八章 教育上之目的
一 通常三種活動之比較
二 目的之憑藉
三 目的造成之步階
四 目的考驗之標準
五 如何達到教育上預定目的
第九章 教育之目的——自然發展
一 總論
二 盧梭氏自然論之背景
三 盧梭氏自然論之概略
四 自然與教育
五 自然發展說對於教育上之貢獻
第十章 教育之目的——社會效率
一 效率之意義
二 社會效率與社會服務
三 社會效率之要素
(1) 身體的效率
(2) 實業的效率
(3) 公民的效率
四 社會效率說之批評
第十一章 教育之目的——文化
一 文化之性質
二 文化目的之批評
三 文化目的在教育上之地位
四 自然發展與文化
五 社會效率與文化
六 結論
第十二章 興趣與訓練
一 興趣與學習之動機
二 興趣之意義
三 興趣在教育上之重要
四 通常對於興趣之誤解
五 興趣之兩種要素
六 訓練與努力
七 機械的訓練與智能的訓練
八 訓練之兩種要素
九 通常對於訓練之誤解
十 對於前舉錯誤之救濟方法
第十三章 經驗與思想
一 經驗之要素
二 印象與表出
三 預料與經驗
四 身體活動與經驗
五 限制身體活動之弊害
六 壓制身體活動及於經驗上之影響
七 事物關係之重要與經驗
八 思想之性質
九 動作與思想
十 預科與思想
十一 思想歷程之步階
第十四章 教育上之思想(一)
一 思想之起源或條件
二 思想之作用
三 思想之狀態與原素
四 思想在教育上之重要
第十五章 教育上之思想(二)
一 本題之概略
二 思想不循次第之弊
三 系統建設之弊
四 堆積零碎的觀察與事實之弊
五 不將觀念加以試驗之弊
六 「假設」在思想上之重要
七 教育上之缺點
第十六章 方法之性質
一 何謂方法
二 方法與教材之關係
三 分隔方法與教材之弊害
四 如何研究方法
五 一般的方法與特殊的規律
六 個人的方法之特質
(1) 直接
(2) 虛心
(3) 全心
(4) 負責
第十七章 教材之性質
一 教材之淵源與目的
二 教材之兩面觀
三 教師與教材
四 教材與兒童
五 教材之選擇與編訂
六 因襲的教材上之謬誤
七 教材排列之次第
第十八章 遊戲與工作
一 總說
二 作業之解釋
三 學校何故當着重遊戲與作工
四 作業之分類及其利用
五 如何選擇學校中之作業
六 常見之錯誤及其糾正方法
七 遊戲與工作之社會的價值
八 遊戲娛樂工作實業苦役及藝術
第十九章 地理與歷史
一 經驗與傳達的知識
二 間接的知識之來源
三 間接的知識之價值
四 直接的知識與間接的知識之連絡
五 地理與歷史之關係
六 地理科之分支
七 歷史教授應注意之點
八 歷史科之分支
第二十章 理科
一 理科的知識與非科學的知識
二 科學的知識之特點
三 科學的知識之社會的價值
四 教授理科方法概略
第二十一章 教育之價值
一 總說
二 通常教育價值論之不當
三 經驗之純一性與教育價值
四 理論上之衝突
五 教育理論與社會實況
第二十二章 勞動與閒暇
一 勞動與閒暇對峙之起源
二 教育上遺忘閒暇之弊
三 勞動與閒暇分離之結果
四 現時情況及必要之改正
第二十三章 智能的與實用的科學
一 理性與經驗
二 知識與實際區別之起源
三 經驗的知識與理性的知識之區別
四 理性的知識之特質
五 教育上之影響
六 演繹的方法與歸納的方法
七 現今的趨勢
八 科學方法之重要
第二十四章 物質的與社會的科學
一 文字的學科與自然的學科
二 自然主義與人本主義對峙之起源
三 理科與文字的學科之傾軋史
四 教授自然學科應注意之點
五 科學的研究之重要
六 自然主義與人本主義之調和
第二十五章 個人與世界
一 總說
二 社會的個人主義
三 智能的個人主義
四 道德的個人主義
五 現時學校之情況
六 學校管理與自由
七 創作力與自由
第二十六章 職業教育
一 職業之意義
二 職業教育與實業教育
三 現今職業教育上之錯誤
四 本章與前四章之聯絡
五 職業教育上之數個根本觀念
六 職業教育上之問題
第二十七章 教育哲學
一 全書之綱領
二 哲學與教育之關係
三 哲學與科學之關係
四 哲學之特質
第二十八章 知識論與道德論
一 知識論
二 道德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1[1922]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實用主義教育-杜威,J.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40-06
拼音題名
InfoField
ping min zhu yi yu jiao yu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6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57,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57, 21 April 20231,239 × 1,754, 403 pages (16.3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平民主義與教育 (1/1) by (美)杜威講述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2459,13574; 民國圖書-PD2022.1; 平民主義與教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