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4309-12648 中國政治思想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7.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7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中國政治思想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呂振羽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政治思想史
Publisher
黎明書局
Description

共10編。分述中國自奴隸制時代至封建主義崩潰期間的各派政治思想

目錄
第一編 導言
a 研究的方法
b 中國政治思想之史的流變
第二編 種族國家的奴隸制度時代
a 兩重世界觀
一 「人」的階級和「神」的階級
二 「神間」的「天」與「帝」和人間的「帝」與「王」
三 僧侶的職份
b 由奴隸制到封建制之變革時代的政治哲學
一 卦詞爻詞易卦易傳之出世時代
二 由自然的宇宙觀到辯證的宇宙觀
三 由唯物論再回到觀念論
第三編 初期封建領主集團的政治意識的演化
a 作為初期封建領主之政治哲學的「洪範」
一 洪範的時代
二 洪範所表現的神權和王權之統一的思想
b 隨着「西周」的沒落而來的政治意識的演化
一 「西周」的沒落和「敬天」思想的動搖
二 作為治者階級之統治武器的「禮」與「刑」的產生
三 由「敬天」到「重民」的思想之轉化的社會內容
第四編 初期封建製發育成熟時代之政治思想的各流派
a 沒落封主集團的政治哲學——老聃的復古主義
一 老子成書的時代及老聃的社會身分
二 老聃的辯證觀念論的認識論
三 老聃的政治哲學
b 封建領主集團的政治哲學——孔丘的保守主義
一 孔丘的身分和其身分觀念
二 作為孔丘思想出發點的「仁」
三 孔丘時代的政治問題和其對策
四 「正名」「禮治」和「倫理」的社會觀
五 孔丘所領導的政治運動
六 孔丘學說的初步發展
c 新興地主——商人政治思想的萌芽
第五編 初期封建制矛盾發展時代之政治思想的各流派
a 作為農民階級之政治哲學的墨子
一 墨翟的年代階級性及其著作
二 墨翟的經驗主義的認識論
三 「兼愛」和「互利」主義的本質
四 「尚賢」和「尚同」的政治論
五 墨翟的宗教思想和其所領導的政治運動
六 墨派的發展和其消亡
b 新興地主——商人的政治哲學
一 楊朱的「為我」主義
二 申不害慎到鄒衍對楊朱的繼承
三 作為這一社會階層在政治上之初步表演的商鞅的封建改制論
c 沒落封建領主的政治哲學——莊周的出世主義
一 莊周傳略及其著作
二 莊周的人生哲學
三 莊周的宇宙論
四 莊周的政治論
d 沒落期封建領主的政治哲學
甲 孟軻的社會兩階層調和論
一 孟軻傳略及其社會身分
二 盂軻的人生哲學——性善論
三 社會論上之孔丘的「倫理」說的新發揮
四 孟軻的政治哲學
乙 荀卿的封建制度改組論
一 荀卿傳略及其社會身分
二 「性惡」與「偽」
三 社會論——「群」與「分」
四 政治論——「法後王」與賢能政治
e 作為封建統治階級之內的統一的韓非哲學
一 韓非傳略身分及其學說之產生的社會條件
二 「參驗」主義的認識論
三 政治上的三條原理——法術勢
四 利己主義的經濟論
第六編 專制的封建時代初期政治思想的各流派及其演變
a 由初期封建制到專制的封建制交換期之封建地主政治哲學的流變——由呂氏春秋到淮南子
甲 呂氏春秋所代表的政治思想
一 呂不韋傳略及呂氏春秋的著者
二 在認識論方面的呂氏春秋
三 呂氏春秋所說明的歷史觀
四 專制主義與大一統王國的創設論
五 「用民」和農業的經營組織論
乙 陸賈和賈誼
一 陸賈
二 賈誼
丙 淮南子所代表的政治思想
一 在認識論方面的淮南子
二 在政治論方面的淮南子
b 適應於專制的封建經濟的發展而來的董仲舒的「大一統」的政治哲學
一 董仲舒的社會身分及其著作
二 作為董仲舒的認識論的「天人合一」論與「性」說
三 作為孔丘理論之新的發展的倫理的社會觀
四 「大一統」與專制主義的政治論
c 作為貴族地主自救運動之指導原理的劉歆復的古主義的政治哲學
一 劉歆傳略階級性及其時代
二 讖緯說和「復古改制」的根據
三 復古的政治論
d 地主階級內部之兩派思想的升沉與其統一
一 今古文學派之對立與統合
二 關於政治論上兩派見解
三 調和兩派之荀悅的折中論
e 農民派的政治哲學
甲 王充的批判主義
一 王充傳略及其階級性
二 作為認識論的唯物論
三 經濟主義的政治論
乙 在農民階級的實際運動中所表現的政治意識與政治綱領
一 在「太平清領書」中所表現的農民的政治教條
二 「太平道」「五斗米道」的政治運動及其社會主義的政治綱領
第七編 在矛盾鬥爭擴大期中之各派政治思想
a 在矛盾擴大期中地主階級各派思想的演變
一 反映地主階級之沒落意識的「儒」「道」學的合一
二 回光一忽的傅玄的反清談的儒術論
三 在蠻族統治下的「道」「儒」學和「佛」學的對立
四 隨着階級內部之統一而來的王通的儒佛道三教合一論
b 在矛盾鬥爭擴大期中之農民派的政治哲學——鮑敬言的無政府主義
第八編 地主階級經濟復興時代之各派政治思想
a 隨着地主階級的社會秩序之重新安定而來的禮制和「刑法」的制定
b 反映地主階級之內部衝突的世俗地主的政治哲學——韓愈李翱的排佛論
一 韓愈的政治哲學
二 李翱的政治哲學
三 儒道思想的統一與對立
c 寺院僧侶地主和小所有者之政治思想
一 寺院僧侶地主哲學之「入世」主義的傾向
二 小所有者的政治哲學——柳宗元的三教調和論
d 作為農民階級之意特沃羅基的呂才的「道」學論
第九編 封建主義末期政治思想的各流派
a 代表地主階級意識形態之「理學」的發展
甲 展開形而上的理學之端緒的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和張載的復古主義
一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二 張載的封建復古論
乙 作為周張哲學之初步發展的「二程」哲學
一 「二程」傳略及其社會身分
二 「心」一元論的認識論
三 「二程」的政治論
丙 司馬光的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
一 司馬光傳略階級性及其政黨
二 司馬光的政治論
b 地主階級內部的分化和朱陸兩學派的對立
甲 朱熹的折中主義的政治哲學
一 朱熹傳略階級性及其著作
二 作為朱熹哲學之認識論的「理」「氣」二元論
三 折中主義的政治論
乙 和朱熹派相對立之陸九淵的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
一 陸九淵傳略階級性及其著作
二 作為認識論的純粹觀念論
三 保守主義的政治論
c 小所有者政治思想之初步的發展及其各流派
甲 王安石的政治理論及其對策
一 王安石傳略階級性及其著作
二 王安石前驅者李覯思想的輪廓畫
三 王安石「新法」的主要內容
乙 作為初期市民階級之素樸的政治意識的葉適陳亮哲學
一 葉適的批判主義
二 陳亮的功利主義
d 在韃靼統治下的社會矛盾擴大期中之各派政治思想
一 充任統治民族之統治原理的寺院哲學
二 作為中國地主階級的政治哲學之理學的延長
三 作為農民階級之意特沃羅基的表現的「妖道」
第十編 專制的封建主義崩潰期之各派政治思想
a 地主階級政治思想的演變和其消沉
甲 隨着地主經濟之暫時妥定而來的政治思想的各流派
一 吳與弼胡居仁的小地主階層的政治哲學
二 薛暄的貴族地主階層的政治哲學
三 代表地主階級內部之統一傾向的陳獻章的政治哲學
乙 作為沒落期地主階級之內部的統一的王陽明的政治哲學
一 王陽明傳略階級性及其著作
二 認識論上的主觀觀念論
三 保守主義的政治論
四 作為陽明哲學之正統派的王學右派——王汝中錢德洪等的一派
丙 作為地主階級的政治思想之迴光返照的顧炎武孫奇逢和李中孚
b 農民派的政治哲學的發展
一 作為農民階級思想代表的王學左派——王艮的政治哲學
二 「異端之尤」的「王學」左派之另一代表者李贄的政治哲學
三 隨着封建農村的崩潰而來的農民派的政治哲學——顏元的唯實主義
c 都市布爾喬亞階級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一 黃宗義的非君論——民主主義思想的萌芽
二 王夫之的經濟欲望論
三 作為布爾喬亞的意識來考察的龔自珍和魏源的政治哲學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6[193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政治思想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09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o zheng zhi si xiang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44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59,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59, 10 June 20231,239 × 1,754, 570 pages (27.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政治思想史 (1/1) by 呂振羽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4309,12648; 民國圖書.1; 中國政治思想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